来源:经济日报
信息化服务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而在城市信息化服务与农村信息化服务之间,农民工这个总人数2.5亿的群体,意味着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和整合统计、公安、人口计生等部门的资源,推进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10月15日,以“和谐劳务,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农民工信息化论坛在杭州召开,国务院信息办、农业部、浙江省的相关负责人出席这次论坛。论坛的协办单位新农门网,将自身定位为中国第一家“四农”————传统“三农”加上“农民工”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来自杭州下沙工业园区的50名农民工嘉宾,成为当天的主角。
信息化帮农民工解难题
国务院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宏仁把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归结为八大难题:就业问题、培训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权益维护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生活文化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和社会参与问题。
他举例说,农民工来城市打工的信息79%由亲属、同乡提供,正式组织招工的不足10%;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就业前没有受过任何职业培训,而68%的农民工愿意支付一定费用获得培训;农民工很难与家乡保持比较通畅的联系,逢家乡村委会换届选举,往往因为不知情而错失“自己选当家人”的权利。
周宏仁总结说,在这八大难题中,都包含有信息采集不足,流通不畅,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信息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肯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服务“最后一公里”
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将把相应的信息需求输送到农民手里这段过程称为“最后一公里”。这个过程,是最后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需要从实际出发,摸准信息需求。譬如,农业部有苹果和柑橘的种植信息,但河南的一个小村可能更加关心红枣的信息,这就需要针对各地区不同特点、特殊需求来提供服务。
“最后一公里”这个概念,也适用于农民工的信息化服务。公安部、文化部、民政部等涉及农民工服务需求的13个部委积累了多年的信息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传递到农民工手上,成了最后要解决的问题。这些资源,仍然需要中介来消化整理,并完成传递过程。
这个中介工作由谁来做呢?周宏仁强调了政府部门的作用,政府部门强调信息化,带动整个社会,就会有人做。有人做,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越有人做,整个信息化的产业就能起来。
信息服务能否盈利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对公益性的事业,要靠政府部门,也要靠社会力量。新农门网站,就是社会力量之一,那么,这个网站能盈利吗?
新农门网CEO肖克文坦言:我们网站链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为农民工提供各种资讯。对于这种模式,周宏仁认为,这样的机构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为农民工提供有效服务。他笑言,只要新农门网能赚钱,那么以后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机构,应该也能赚钱。
农民工这个群体,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今在杭州,农民工已经开始享受信息化服务,但要切实解决打工、培训、维权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各方面长期的努力,才能使农民工真正乘上信息化方舟。 (黄平 陈莹莹)
责编:肖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