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犹如一条曲折没有终点的路,一条充满艰辛困苦的路,一条聪明人与糊涂人共走的路。
——傅振江
| |
傅振江 |
背景介绍:
傅振江号出谷山人,无碍居士,福林清斋主人,天颐父,祖籍山东曲阜,1955年生于河北省迁西县西荒峪村。
1977年 开始学习中国画,因种种原因自学,并得到老一辈画家的指点。
1982年 参加北京市迎春画展,全国、市、区级画展。
1985年 在深圳举办《燕人丹青》画展。
1986年 受当代大师肖墅先生影响作品逐步走向“孤高、深沉、清雅”之境界而形成洗心谷画风。
1987年 参加全国花鸟画大奖赛,《紫气》作品获得一等奖。
1990年 在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举办首次个展,被誉为近代少见之禅宗画。同年入选中日双方在日本东京举办之《现代中国巨匠绘画展》。
1991年 全国第一届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
1992年 中国美术馆举办全国首届东方艺术大展,获二等奖。《傅振江画选》出版。
1993年 完成《傲骨清馨图》巨幅作品。七月应邀到台湾参观访问,参加《1993年吴麦艺术季》活动,并在台湾高雄市立至美轩举办《傅振江个展》颇受好评。
1994年 参加《全国民族大团结画展》。
1995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傅振江画展》。
1996年 应吴麦文教基金会邀请到台湾举办《傅振江画展》;《傅振江画选》第二集出版。
代表作:《春趣》、《江南晚风》、《洗心谷》、《傲骨清馨图》、《荷生万种》。
| |
傅振江作品《太虚境》 |
京城七月,荷花飘香。在这赏荷的季节里,我们拜访了禅宗画家傅振江。
傅振江先生祖籍山东曲阜,1955年生于河北迁西县西荒峪村,翌年迁京。自幼家境坎坷,生活艰辛。曲折的经历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
“心溢于笔端,情溶于水墨乃中国画也”这是振江先生的创作感悟。他早年很注重写生,把自己寄情于山川草木之间,以饱满的热情在宣纸上泼洒、描绘出胸中的千山万壑。早期作品《春趣》、《江南晚风》、《洗心谷春梦》就是其代表作。这几幅作品是他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孤高、深沉、清雅”之画风的标志。之后,便一直沿着这条路探索下去。
观振江先生的画作,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花鸟草虫,皆风韵高雅,气节冷峻。山水画掩映林泉,萧疏淡泊,山影树石浓淡有致;花鸟画月下孤吟,荷塘涤性;把观者带进一个清寒静寂的世界中。佛、道界人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作品为近代少见之禅宗画。
振江先生在其画论中这样写道:
写意者乃写心也。首先明确写意画的真谛,同时也必然出现写什么心的问题。
禅宗与写意即修心与写心。二者皆在心字上下功夫。从他的《春月》、《孤吟》、《洗心谷》、《无极》、《紫气》、《太虚境》、《太古洪荒》等作品中,可见振江先生对禅宗与写意画真谛的把握。
振江先生主张“孤冷儒傲”的创作风格,追求的是恬淡的艺术境界,渴望在纷乱中寻得安静,以画出中国画独有的韵味来。他认为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修心的过程——把心灵深处的东西化作涓涓细流悠悠地表现出来。
他的《太虚境》是一幅典型的禅味实足的作品——那迷离恍惚的远方涌动着一道蜿蜒曲折的似水非水的白光,似一湾清水从密林中缓缓流出,又似沼泽地上泛着的诱人水光。山无欲仍雄居,包容万物依它而生存;水无欲而长流,滋润养育着大千世界。
在谈到师法古人与创新的问题时,振江先生说:当然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是中国画创作的土壤,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始终是创作之源泉。我们要学好、继承好这个国粹,坚守住阵地,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搞创作。要注重提高文化素养,研习前人总结的理论和技法,博采众家之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底蕴的不断积淀,对艺术的领悟不断加深,再揉进人生阅历的感悟,共同酝酿、沉淀 ……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听此一席话,再观振江先生的荷花图——读那一幅幅画家心境的写照。其画重意、重形、重气;落笔干净利落,重墨轻色,不媚不燥,高雅隽永。
他喜欢荷,如同中国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荷怀有独特的审美情结一样。他曾在台湾个展的开幕式上画了一幅“九九归一图”,即丈二长的荷花图,被悬挂在台湾高雄隆峰寺内。其荷花用笔狂劲,收放自如,笔墨俱佳。
我们祝愿振江先生的作品不断开创出新的感人天地,青莲永远飘香!
海燕
责编: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