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影响力被稀释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日益稀释传统电视的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对中国社会诸多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显示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一项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报告称,94.3%接受其调查者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87.3%表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
过去几年中,国内新媒体阔步前行,行业规模急剧增长,市场份额迅猛扩张,创新应用愈加广泛,社会影响日益主流,新媒体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在全国迅速普及和推广。新媒体的突飞猛进对传统电视的影响力构成极大威胁。
在加快主流媒体化进程的同时,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影响力日益飙升,逐渐从昔日的草根小舞台迈入传媒主阵地。回顾近年来的重大、热点事件,处处可见新媒体的活跃身影。从信息的策源地,到舆论的主战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正在形成迅雷不及掩耳的赶超之势。以至于许多传统媒体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迎合新媒体的口味。
2010年,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 平板电脑在全球火爆流行,成为影响力飙升的移动终端传播平台。为了抢占这一新兴传播平台,美国广播公司和体育专业频道为iPad用户提供独家内容;ABC.com网站更是专门为iPad设计了最优化界面;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将网站提升为iPad相容格式;彭博社面向普通用户推出免费iPad应用;美联社则积极开发一款针对iPad新闻类应用产品,提供美联社及其逾1000家成员的内容。各大国际一流媒体对iPad的热捧,足见在当下的传媒格局中,新媒体占有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一系列国际、国内突发事件中,尽管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可以保持失声,但网民依然通过Twitter微博客和手机新媒体等网络平台迅速在互联网上掀起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并与现实发展紧密互动,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影响。
自2006年在美国上线以来,微博这项互联网应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至世界各地。面对微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布局,在这一新兴市场中跑马圈地。同时,微博也成为舆论助推器,凡有舆情,总能窥见微博身影。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微博在舆论引导和助推方面作用显著:
2010年下半年28.6%的重大舆情事件源于微博;
2010下半年71.4%的重大舆情事件经由微博推动;
2010下半年42.9%的重大舆情事件通过微博回应。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中国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而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12521.7万人,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报告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谢耘耕分析指出,未来几年里,微博发展的趋势是从精英走向草根、从“围观”名人到网络社交。而微博对中国传统舆论格局的影响还将继续加大。
2011年1月12日,刘翔在腾讯微博的“听众”(即关注他的人)人数超过1000万,成为微博历史上第一位粉丝过千万的博主。
1000万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刘翔在微博上随便说的一句话,都将有1000万的关注者可以看到。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的发行量也不过就1000万。与刘翔微博不同的是,《读卖新闻》背后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新闻制作团队,而刘翔微博靠的却只是一个人。 从成本控制和传播的经济性角度来看,《读卖新闻》显然不如刘翔微博更为划算。
在美国,奥巴马总统、共和党领袖麦凯恩、戈尔(曾担任美国第四十五任副总统)、施瓦辛格都是“推特”的使用者。奥巴马更是一位“推特”明星,他在该网站上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60万名“followers (追随者)”。《纽约时报》认为,美国国务院与“推特”之间关系显示,奥巴马政府已经把社交网站视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网络搜索、电子商务……这些新技术、新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社会关系,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2010年社科院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指出,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事件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而且,可以肯定,这个比例还会不断攀升。
传统电视的影响力正在被新媒体不断稀释。
说明:专题内容选自《电视融合变革》一书,黎斌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出版。
责编:杜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