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 寄予"国土总督察办"三点希望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5日 14:39 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在国土资源部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7月25日中国青年报)。这意味着从2004年就开始着手研究的土地督察制度终于从纸上落到地上。
我国人多地少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来,国家一直把严把土地闸门作为明确的态度一再公示,而且从2003年起,不断有新的“禁令”、“政策”出台,以期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使土地利用运行在平稳轨道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在说,收效并不大,一份权威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共立案土地违法案件涉及的土地面积同比上升了近20%。核心的问题是当下土地利用涉及各级政府的“官帽子”、“钱袋子”,政府违法违规滥发“粮票”的冲动势头不减。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家才下决心在国土资源部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以强化土地管理的职能,树立土地督察的权威。据了解, 新设立的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拟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具体办法和管理制度;协调国家土地督察局工作人员的派驻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家土地督察局的工作;协助国土资源部人事部门考核和管理国家土地督察局工作人员;负责与国家土地督察局的日常联系、情况沟通和信息反馈工作。行政级别为正局级。可见,国务院做出如此决定用心良苦,该想该做的都想到了做到了,接下来就看这个总督察办如何开展工作了。
管好土地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作为平民百姓,想对国家土地总督察办提几点希望。
第一点,抓紧进入角色。由于土地违法多和地方政府有关,尽管国土部门加大了监察力度,不但司局级官员频繁带队下查,甚至连部长孙文盛也亲自参加。然而,压力仍然不减,用国土资源部官员的话说,原有的监察制度下,彻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国土部门始终缺少有力的执法抓手,即便是目前已经实行了垂直管理,还是无法排除全部干扰。如果说这些都是此前没有管好土地的原因,那么,现在设立了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再管不好恐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当前土地管理的严峻形势,要求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必须迅速进入角色,而最要紧的,我认为应该是督察已经暴露了的尚未查处的违法案件。比如,福建漳州市桥南水果批发大市场案件(200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未批先建,“以租代征”农民集体土地建设非农业项目,事实非常清楚,实属非法行为。2005年9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福建龙海市颜厝镇路边村 未批先建 花圃变市场》的读者来信,10个月过去,为什么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土地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都干什么去了?类似的案件还有许多,我想这都应该成为国家土地总督察办首批督办的重要案件。
第二点,抓好内外部的双监督。国家土地总督察办的领导职位设置令人瞩目,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国家土地总监察却是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兼任,同时设立兼职副总督察1名,由国土资源部1名副部长兼任;专职副总督察(副部长级)1名。这就要求总督察办要切实行使好双监督的职能,即对下搞好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要搞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和国家土地总督察办派驻到各地的机构人员的内部督察,而且我认为内部督察比外部督察更为重要。
法律和制度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去执行,否则再好的法律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以往的经验表明,土地违法案件频发固然与一些地方政府撑腰有关,但已经明了的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则与监管部门有关。这里虽然土地管理部门有难处,但也存在着执法不严和被动执法的问题。土地总督察办应该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用严格的制度来打造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解决督察队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问题,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与诱惑,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地方政府和国土部门对土地的审批处在国土资源部“日常监管”之下,控制地方政府因利益冲动而产生的违法、违规批地情况。
第三点,深入研究土地监管的常效措施。国家土地总督察办要研究土地资源的监管,但应该与国土资源部门有所区别,如果处在同一研究层次和部位上,就失去了成立总督办的意义。国家土地总督察办是再监督机构,应该把重点放在国土资源部门与各地政府在土地违法问题难以解决的矛盾上,为解决这些矛盾研究办法和策略,从中找到规律性的常效的措施。
总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受命于土地管理严峻的形势之下,重任在肩,但愿不要辜负国家和人民寄予的厚望,在新的起点上,秉公执法,尽职尽责,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迅速扭转当前土地违法案件居高不下的执头,开创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局面。 (作者:久泰平)
责编: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