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评] 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3:37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美丽的北戴河,凉爽宜人,是避暑休闲的胜地。7月29日至8月4日,51名为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来到这里休闲度假。(新华网8月5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以来,与民同甘苦,改变了中央每年到北戴河集体办公的做法,而是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到北戴河休假。今年第一次专门邀请全国51名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到北戴河休闲度假,除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战线专家、人才的关心外,更为重要的是向全党全社会传达了农业科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换言之,根本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具有极为关键的基础作用。这是党中央具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苗头性问题,主要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短期目标,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简单化为“拆旧房建新房”。有的脱离实际,盲目攀比,违背农民意愿,搞“形象工程”,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这样势必把农民多年来积攒的微薄财力糟蹋一空,最终只能是损害新农村建设的声誉,欲速则不达。

  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一部分干部还没有真正领会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要旨。必须指出,新农村建设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多管齐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要从公共财政倾斜农村、“多予”上下工夫、从乡镇政府综合改革下工夫、从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工夫,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上下工夫,这才是治本之策。

  毋庸讳言,由于我国农业起点低、投入不足等体制机制性的问题,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的作用还很薄弱、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表现为,农业科技人才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自主创新实力相比发达国家还十分落后、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还不多、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反而在机构改革中受到削弱、农民科技素质还有待大幅度提高,等等。这些现象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加以改变。

  历史经验和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反复证明,每一次的农业科技进步,都引发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必然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推手。我国以不到世界耕地总量7%左右的耕地,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确是困难重重。西方国家有人怀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研制的杂交水稻、超级水稻,让外国人闭上了嘴,其背后的支撑就是农业科技创新。“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在农业特色种、专用种培育上、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突破。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进一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他们理应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和关爱。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殷殷关爱,化作了他们为新农村建设进行科研攻关的无穷动力。他们利用休假的机会,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探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党和政府谏言献策。“一点一滴,都体现了中央对农业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这是休假专家的共同心声。来自农村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们则表示 ,“我们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期望,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七天的休假是短暂的,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科技专家人才的浓浓的深情厚意,以及所表达的农业科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战略支撑重要的导向意义和作用则是久远的,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作者:晨曦wt)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郝丽娜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