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 “用药安全”需要共同反思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1日 15:58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8月9日下午,来自市三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开县人民医院的7名医学、药学专家会聚一堂,共同就“欣弗”问题展开了一场用药安全大讨论。(2006年08月11日重庆晚报)
自7月27日青海省报告首例“欣弗”不良反应病例以来,截至8月9日,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10个省份共报告80多例不良反应病例,其中死亡报告6例。截至目前,共有318万瓶“欣弗”销往全国26个省市区。 就在两个多月前,黑龙江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导致11名患者死亡。另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可见,无论是“齐二药”还是“欣弗”事件,都暴露了我国药品监管上的漏洞,同时,也说明目前药品产销等诸多环节存在着风险,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保证用药安全?因而,我认为重庆开展的这个活动,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称赞。
用药安全,前提是制药安全。因而,对“欣弗”事件首先应该反思的是生产企业。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日发布通报说,经对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所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的生产过程核查,初步分析认定,企业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记录不完整,这有可能是导致药品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另据报道,八月三日,安徽华源药厂全面停产,近两千多名员工停工回家。(2006年08月11日中新网)“欣弗”注射液出现问题,药厂被勒令停产是必须的,但停产不是目的,对于药厂来说,停产后应该认真地查找问题,尤其要对为什么不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为什么记录不完整等主要问题,进行深刻地剖析和挖掘根源,从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角度,来认识问题的危害性,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认真整改。
用药安全,重在对整个流程监管。在“欣弗”事件中,相关职能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应该深刻反思。和“齐二药”一样,安徽华源也是通过国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正规药品制造企业,他们生产和销售的药品都是通过合法渠道流通的“国药准字”号,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问题,不能不让老百姓对药品安全和药品市场监管担忧。据专家称,对于药品生产,国外看重的是全过程,而我们只看结果,只要出厂检验合格就过关了。其实,药品质量不是单靠检验能保证得了的,应该要靠整个流程管理的规范来保证。
用药安全,需要把风险挡在老百姓用药之前。因而不良反应监测绝对不可忽视。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该反思这个问题。据专家讲,现有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的确不健全。除了医院在坚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几乎没有其他途径。而事实上,最容易出问题的恰恰不是大医院,而是医院外的小诊所或患者家中。而这些部位用药常常是不具备药物不良反应测试条件,只是凭经验凭侥幸心理去用药,不出问题算万幸,出了问题也没有办法处理。因而药物不良反应机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去主导,还需要全民参与,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药害扩散。
用药安全,医疗环节责任重大,国有卫生部门和医院更应进行反思。科学地讲,医、药、护应该是治疗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医院往往重视医护,忽视药师在治疗环节的作用。由于现行医疗制度没有规定药师要参与治疗,因而造成医生说了算、护士跑跑腿的局面。而在国外,药师是要参与药物治疗的全过程的,治疗使用的所有药物都需经过药师把关,药师还会直接参与治疗小组活动。据了解,国家也有按照医院床位或编制8%配备药师的规定,但目前多数医院药师严重不足,而且药师的作用也只是地药房发药,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根本无法开展。
用药安全,也需要患者加强自我保护。现在老百姓有一个习惯,不和大病小病患病就想输液打吊针,据专家讲,这样做既不科学又存在着安全风险。因为最安全的是外用,最危险的是打吊针。在国外,输液之前患者必须要签知情同意书,因为输液就意味着风险,外国人不到迫不得已不会选择输液治疗。其实,在这方面,也不应该完全怪老百姓,老百姓不懂这个科学道理,医院不仅不给讲,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个别医生还误导,患者得了感冒就给开药输液,管你风险不风险,卖药赚钱是真格的。所以,患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医生也应该进行反思。
总之,对“欣弗”事件,除了谴责之外,各个方面都需要坐下来,从用药安全这个根本目的出发,更加理性地进行反思,把注意力集中在改进医药技术、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这样才是科学态度,也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作者:久泰平)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