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以法规的形式确认,要在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岗位推行“首席工人”制度,建立全省范围内“首席技师”的评选制度。(2006年8月12日 浙江在线)
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我们的很多企业在对人才的认识上确实存在误区。传统观念里,人们常常把人才同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简单地等同起来,对待一线具体操作的工人们,人们长期以来根本不可能把他们当作人才来看。如此扭曲的人才观势必导致政策的失误,年长日久引起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一方面,企业里管理、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庞大,看似人才济济,其实冗员太多,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能工巧匠”寥若星辰,生产一线难觅优秀技工,不少企业人才出现断层。如此人才结构,使推向市场的产品,往往不是输在设计上,而是输在加工工艺上。令人汗颜的现实告诉人们,同样的手表配件,在我国工厂组装出来就比瑞士工厂生产出来的缺乏竞争力;同样的汽车品牌、同样的轿车零件,设在中国的厂组装出来的整车,和国外厂家的原装品质量就是不能比。究其因就在于在具体的制造中,我们工人操作技术跟人家外国根本无法比。
步入误区的人才观,直接导致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两极分化,重点大学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忽略了基础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人才无非是高学历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一个人只有成为管理者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才算成才。这有如一只无形的手,指引着社会上年轻人升学、择业的方向,一些人进不了高等学府,宁可赋闲家中,也不愿学一手专业技能,进车间、上工地,作一名拥有一技之长的工人。
现在,那顶令人羡慕、闪着耀眼光环、以前只戴在某些关键而重要人物头上“首席”头衔也可以戴到了一线普通工人的头上,这无疑走出了以往的人才的误区,展现了一种先进的人才理念,实质上肯定了技术型工人也是人才,向人们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员工在技术专业领域求发展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一样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肯定;管理型、经营型、技术型人才是企业的财富,从事具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同样是企业非常宝贵的财富。这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可谓巨大,着实体现人才观念和用人机制的与时俱进。
社会不仅仅需要科学家、设计师、建筑师,同样需要高层次的“首席工人”,没了他们,再好的设计、再好的科学蓝图,都无法得到最有效地实施。因此,浙江省府以法规的形式确认的“首席工人”制度,其示范效应尤其让人高兴。(作者:真如)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