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上一篇追忆王光美情系“幸福工程”的文章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细节:今年7月, 王光美再度病危时,曾表示希望她的女儿刘亭代替她,继续关注和支持“幸福工程”。当她的女儿刘亭答应将“幸福工程”继续做下去时,骨瘦如柴、已经不能说话的王光美,用充满希冀的眼神望着女儿,吃力地抱起瘦弱的双拳,作起揖来。
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未来的素质。可是,在中国的贫困地区,贫困母亲的生活境遇最为艰辛:她们没有收入来源及生活保障,享受不到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福利;80%以上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病。成立于1995年的“幸福工程”,就是要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千百万贫困母亲摆脱贫穷、愚昧和病痛。当时,74岁高龄的王光美担任组委会主任后,每天工作8~10个小时。作为第一批捐款者,她把党中央发给她的两千元过年钱全部捐献出来;1996年10月,又委托拍卖公司将母亲留下的、在“文革”后仅存的六件藏品全部拍卖,拍卖收入56.6万元全部捐给了幸福工程;她不顾年事已高,多次抱病深入乡村和贫困母亲家中,访贫问苦,进行调研工作。11年来,幸福工程围绕“治穷、治愚、治病”,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方式,在全国设立了389个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5.4万人,惠及人口69.5万人,被救助的贫困母亲以及家庭的脱贫率高达90%,社会效果十分显著。
可是,按照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联合国最低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的总数仍然不少于2亿。面对这个庞大的贫困群体,笔者无法推测古稀之年的王光美,是怀着怎样一种焦灼忧虑的急迫之心,去救助那些贫寒母亲的。生命垂危之际,从王光美连话都说不出来,却仍然向自己女儿作揖这个细节来看,我们分明感受到一个历经坎坷、有着伟大爱心的母亲,在生命尽头恋恋不舍“幸福工程”的感人情怀。人世间,有什么能比得上这无私的爱更让人动容的呢?
母亲不应该属于贫困。面对王光美依然慈祥的遗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己所能地帮助贫困母亲,让所有贫困母亲都能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既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报答王光美这位伟大母亲的最好方式。(作者:丁仁能)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