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7日 11:23 来源:
"Wang fu jing Street"("王府井大街"的意译)被错译成"Wang fu jing Dajie"("王府井大街"的音译),大饭店菜谱上的"童子鸡",被搞笑般译成"Young Chicken Without Sex"(直译为"没有性生活的年轻的鸡"),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被翻译成"Good good study,Day dayup"……这些按照中国人思维模式和汉语结构组成的"中式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中国青年报》2月26日)
很显然,"发明"这些"中式英语"的人,大多数都不是在校学习的中小学生,甚至也不是学有专长的大学生们,而是那些有相当英语水平的专业人士。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中国人来说,一些人很有可能把这些触目可见的"中式英语"当作标准英语来学习,导致谬种流传;而对于初到中国的外国人来说,一些人又很可能在看了这些"中式英语"后,产生误解,从而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麻烦。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在北京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里频频出现,说明费时耗力的英语学习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想的目的,我们的英语教学确确实实煮了一锅夹生饭。
不可否认,在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学好英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更何况,英语学习的好坏还直接与人们的升学、学位、工作、职称等等切实利益挂钩。因此,家长督促子女学习英语,老师重视英语教学,都是很正常的事。现在,不仅在城市,就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开始学习英语了。有调查显示,中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平均每天为1.5小时,大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平均每天为3个小时以上,比学习母语和专业的时间还多。学生学习也从初中下延到小学。然而,在我们的中小学里,不少英语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临时改教英语的,真正科班出身、受过系统训练的老师很少。英语教材的"繁杂、僵化、呆板",加上一些老师发音不准,不能用英语思维,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等等欠缺,到头来必然使学生苦苦学习的,是蹩脚、滑稽的"中式英语"。
能给"中式英语"最好注脚的,是南京一所高校两名外教的经历。有报道说,南京一所高校的两名外教(其中一名来自英国),在做2006年的高考外语试卷时,均分只有77分,其中一名外教只考了69分。两名外教对自己"考试失利"的解释是,这份150分的英语试卷上,只有"60分的内容属于英语"。可见,我们的学生学了很多无用的、半土不洋的"英语知识"。这些所谓的"英语知识"不仅浪费了学生们很多宝贵的时间,也让他们吃了很多苦头。这样的弊端确实到了该肃清的时候了。 文/丁仁能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傅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