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维权新闻→ 消费警示
文章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作者:王立嘉 发布日期:2007-12-12 15:32
专家指出,缺乏监管的滥发“会员卡”会给消费者及我国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带来危害,有关部门应建立准入机制,防止“会员制”异化为非法集资。
临近年末,商家们纷纷祭出各自的法宝欲在节日市场上分杯羹,除了传统的打折让利外,“会员卡”促销已越来越普遍,各种“金卡”、“优惠卡”比比皆是。
近年来,“会员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受到了超市、家电行业、美容美发行业、连锁业等经营者的普遍青睐。在购买之初,许多消费者被承诺会享受到各种“折扣”或优惠,但《市场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会员卡消费有时成了一块布满陷阱的蛋糕??一旦消费者付钱办了卡,有可能面临服务承诺缩水,甚至商家卷款“蒸发”,损失无法追回等后果。
有关专家指出,缺乏监管的“会员卡”会给消费者及我国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带来危害,有关部门应建立准入机制,防止“会员制”异化为非法集资。
储值消费
“划算”还是“套牢”?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企业发放会员卡、收取会员费缺乏有效监管,企业随意收取会员费,办理会员卡,令这一市场十分混乱。
“东都影城价值500元的金卡、浩沙价值3880元的健身卡、GK价值3000元的美甲卡、海洋洋价值15000元的美容卡……”采访中,在北京朝阳门外某外企工作的陈小姐翻开自己的钱包,随便数了数自己拥有的各色“会员卡”,结果让她自己都吃了一惊,各类仍有余额未消费的卡共计18种,办卡总金额高达5万余元。
“不知不觉就办了这么多。”陈小姐告诉《市场报》记者, “没办法,大多数都是日常消费的,在常去的店里办张卡能省不少钱。”陈小姐代表了现在相当一批人的生活方式:既然用于消费的钱迟早都要花出去,不如一次性付清,还能打个折扣。就是这样的想法,让预付费制的“会员卡”服务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小到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的洗衣擦鞋,大到成千上万元钱的美容健身、餐饮娱乐,消费者通过向商家预先付费,购买档次不同的会员卡,便可在以后的消费中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服务。然而,许多消费者在购买了这类会员卡后,才发现商家原来宣传的优惠难以兑现,有关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陈小姐向《市场报》记者抱怨:“虽然发卡的商家经营项目不一、经营手法各异,但几乎都遵循着一条原则,就是‘办卡现金不退’。而且不少‘会员卡’服务项目不明,一旦商家行使‘最终解释’权,简直等于‘套着挨打’。”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无论是小经营商、个体经营户还是正规企业,都可以自行发卡,自行规定收费标准。而在一些洗衣、洗车、美容类投资小、转向容易的行业中,办卡后快速“蒸发”、突然“快速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
只进不出
消费者权益无从保障
“我准备出国,刚办总价值10000元的美容卡才消费了不到2000元,可是和商家协商退卡,对方死活不干,哪怕我同意把已经消费了的项目按原价缴纳都不行。”李姗今年“十一”前后在北京望京的一家美容院办了卡,可当她11月份接到公司调令准备出国时才发现,交钱容易退钱难,美容院拒绝退钱。
李姗的遭遇并不罕见,据北京市消保委统计,今年1?10月份,消保委共受理此类投诉2900余件,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后,经营者或破产、倒闭、易主,或以营业场所迁址、撤销、停业等为由携款逃逸,造成消费者的钱财损失的比例越来越高。
专家指出,预付费会员卡不像银行卡还可以随时提现,不管用不用,卡里的钱是肯定属于商家了。商家会千方百计让你加速消费,或提高收费标准,或限制消费项目,把滞销的项目和产品半强制性地推给你。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由于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时,往往并没有与经营者签署书面合同,缺乏明确无误的书面约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各执一词,难以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达成一致处理意见,消费者难以依法维权。
“来钱快、没风险,还能预订下一批绝对忠实的客户群,所以商家最喜欢‘会员’。”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储值会员卡实际上是一份预付费服务合同。但是,由于商家提供服务的滞后性,消费者在得到一定优惠的同时,却可能面临很大风险。”
一位社科院法学专家表示,这种会员卡最大的特点是“有进没出”,不像银行卡可以随时提现。不管用不用,储值卡里的钱肯定是归商家,这相当于让消费者无形中承担了商家部分的经营风险。
监管缺失
应建立准入和追究机制
究竟谁给了商家随意办理“会员卡”的权利?
据《市场报》记者了解,除了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对违法经营者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于不当得利数额大的,消费者还可以向法院起诉。事实上,早在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曾联合制定了《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对发卡人的资质、发卡价款的总额、发卡程序等均作了规定。但专家表示:实际上,不具备发卡资质、超范围发行会员卡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监管仍有盲区。
专家认为,对预付费式消费方式必须要以商业信用作为保证,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用机制;同时,也没有具体的法规对这种消费方式进行规范,导致其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投诉和不法经营者诈骗、携款外逃的案件时有发生。
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业务开办机构所应承担的义务,严禁以不平等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关行政部门全面建立对预付费式消费业务开办机构的申报、登记制度,强化市场准入和对失信企业的惩罚、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制裁;建立预付费式消费风险基金制度,要求开展此类业务的商家交付风险押金,防止因经营者抽逃资金或破产等原因,使消费者权益受损。
(编辑:王彦艳)
相关新闻
上海消保委发出消费警示:警惕会员卡消费陷阱
“黄牛党”靠会员卡赚差价 商场无奈提高使用门槛
“会员卡”消费成时尚 小心被“圈钱”
商家会一夜蒸发 买“会员卡”警惕五大陷阱
消费警示:购美容会员卡别忘签订服务合同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前,请您注意:
1.欢迎您慎重考虑后发表评论;
2.商业广告和恶意攻击将可能被屏蔽IP地址;
3.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4.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中国消费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您的评论的任何内容;
6.您在中国消费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中国消费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7.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 条评论
匿名发表
网站介绍|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广告刊例| 数字报纸刊例
中国消费网电话: 010-68985744 68987188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 邮 编:100037
Copyright 2001-2006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网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证30762号
中文域名(中国消费网.中国,中国消费网.cn)、和CN域名(315ccn.cn)、通用网址:中国消费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维权新闻→ 消费警示
年末会员卡盛行 储值消费是“划算”还是“套牢”?
文章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作者:王立嘉 发布日期:2007-12-12 15:32
专家指出,缺乏监管的滥发“会员卡”会给消费者及我国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带来危害,有关部门应建立准入机制,防止“会员制”异化为非法集资。
临近年末,商家们纷纷祭出各自的法宝欲在节日市场上分杯羹,除了传统的打折让利外,“会员卡”促销已越来越普遍,各种“金卡”、“优惠卡”比比皆是。
近年来,“会员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受到了超市、家电行业、美容美发行业、连锁业等经营者的普遍青睐。在购买之初,许多消费者被承诺会享受到各种“折扣”或优惠,但《市场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会员卡消费有时成了一块布满陷阱的蛋糕??一旦消费者付钱办了卡,有可能面临服务承诺缩水,甚至商家卷款“蒸发”,损失无法追回等后果。
有关专家指出,缺乏监管的“会员卡”会给消费者及我国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带来危害,有关部门应建立准入机制,防止“会员制”异化为非法集资。
储值消费
“划算”还是“套牢”?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企业发放会员卡、收取会员费缺乏有效监管,企业随意收取会员费,办理会员卡,令这一市场十分混乱。
“东都影城价值500元的金卡、浩沙价值3880元的健身卡、GK价值3000元的美甲卡、海洋洋价值15000元的美容卡……”采访中,在北京朝阳门外某外企工作的陈小姐翻开自己的钱包,随便数了数自己拥有的各色“会员卡”,结果让她自己都吃了一惊,各类仍有余额未消费的卡共计18种,办卡总金额高达5万余元。
“不知不觉就办了这么多。”陈小姐告诉《市场报》记者, “没办法,大多数都是日常消费的,在常去的店里办张卡能省不少钱。”陈小姐代表了现在相当一批人的生活方式:既然用于消费的钱迟早都要花出去,不如一次性付清,还能打个折扣。就是这样的想法,让预付费制的“会员卡”服务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小到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的洗衣擦鞋,大到成千上万元钱的美容健身、餐饮娱乐,消费者通过向商家预先付费,购买档次不同的会员卡,便可在以后的消费中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服务。然而,许多消费者在购买了这类会员卡后,才发现商家原来宣传的优惠难以兑现,有关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陈小姐向《市场报》记者抱怨:“虽然发卡的商家经营项目不一、经营手法各异,但几乎都遵循着一条原则,就是‘办卡现金不退’。而且不少‘会员卡’服务项目不明,一旦商家行使‘最终解释’权,简直等于‘套着挨打’。”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无论是小经营商、个体经营户还是正规企业,都可以自行发卡,自行规定收费标准。而在一些洗衣、洗车、美容类投资小、转向容易的行业中,办卡后快速“蒸发”、突然“快速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
只进不出
消费者权益无从保障
“我准备出国,刚办总价值10000元的美容卡才消费了不到2000元,可是和商家协商退卡,对方死活不干,哪怕我同意把已经消费了的项目按原价缴纳都不行。”李姗今年“十一”前后在北京望京的一家美容院办了卡,可当她11月份接到公司调令准备出国时才发现,交钱容易退钱难,美容院拒绝退钱。
李姗的遭遇并不罕见,据北京市消保委统计,今年1?10月份,消保委共受理此类投诉2900余件,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后,经营者或破产、倒闭、易主,或以营业场所迁址、撤销、停业等为由携款逃逸,造成消费者的钱财损失的比例越来越高。
专家指出,预付费会员卡不像银行卡还可以随时提现,不管用不用,卡里的钱是肯定属于商家了。商家会千方百计让你加速消费,或提高收费标准,或限制消费项目,把滞销的项目和产品半强制性地推给你。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由于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时,往往并没有与经营者签署书面合同,缺乏明确无误的书面约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各执一词,难以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达成一致处理意见,消费者难以依法维权。
“来钱快、没风险,还能预订下一批绝对忠实的客户群,所以商家最喜欢‘会员’。”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储值会员卡实际上是一份预付费服务合同。但是,由于商家提供服务的滞后性,消费者在得到一定优惠的同时,却可能面临很大风险。”
一位社科院法学专家表示,这种会员卡最大的特点是“有进没出”,不像银行卡可以随时提现。不管用不用,储值卡里的钱肯定是归商家,这相当于让消费者无形中承担了商家部分的经营风险。
监管缺失
应建立准入和追究机制
究竟谁给了商家随意办理“会员卡”的权利?
据《市场报》记者了解,除了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对违法经营者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于不当得利数额大的,消费者还可以向法院起诉。事实上,早在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曾联合制定了《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对发卡人的资质、发卡价款的总额、发卡程序等均作了规定。但专家表示:实际上,不具备发卡资质、超范围发行会员卡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监管仍有盲区。
专家认为,对预付费式消费方式必须要以商业信用作为保证,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用机制;同时,也没有具体的法规对这种消费方式进行规范,导致其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投诉和不法经营者诈骗、携款外逃的案件时有发生。
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业务开办机构所应承担的义务,严禁以不平等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关行政部门全面建立对预付费式消费业务开办机构的申报、登记制度,强化市场准入和对失信企业的惩罚、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制裁;建立预付费式消费风险基金制度,要求开展此类业务的商家交付风险押金,防止因经营者抽逃资金或破产等原因,使消费者权益受损。
(编辑:王彦艳)
相关新闻
上海消保委发出消费警示:警惕会员卡消费陷阱
“黄牛党”靠会员卡赚差价 商场无奈提高使用门槛
“会员卡”消费成时尚 小心被“圈钱”
商家会一夜蒸发 买“会员卡”警惕五大陷阱
消费警示:购美容会员卡别忘签订服务合同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前,请您注意:
1.欢迎您慎重考虑后发表评论;
2.商业广告和恶意攻击将可能被屏蔽IP地址;
3.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4.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中国消费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您的评论的任何内容;
6.您在中国消费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中国消费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7.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 条评论
匿名发表
网站介绍|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广告刊例| 数字报纸刊例
中国消费网电话: 010-68985744 68987188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 邮 编:100037
Copyright 2001-2006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网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证30762号
中文域名(中国消费网.中国,中国消费网.cn)、和CN域名(315ccn.cn)、通用网址:中国消费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维权新闻→ 消费警示
年末会员卡盛行 储值消费是“划算”还是“套牢”?
文章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作者:王立嘉 发布日期:2007-12-12 15:32
专家指出,缺乏监管的滥发“会员卡”会给消费者及我国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带来危害,有关部门应建立准入机制,防止“会员制”异化为非法集资。
临近年末,商家们纷纷祭出各自的法宝欲在节日市场上分杯羹,除了传统的打折让利外,“会员卡”促销已越来越普遍,各种“金卡”、“优惠卡”比比皆是。
近年来,“会员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受到了超市、家电行业、美容美发行业、连锁业等经营者的普遍青睐。在购买之初,许多消费者被承诺会享受到各种“折扣”或优惠,但《市场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会员卡消费有时成了一块布满陷阱的蛋糕??一旦消费者付钱办了卡,有可能面临服务承诺缩水,甚至商家卷款“蒸发”,损失无法追回等后果。
有关专家指出,缺乏监管的“会员卡”会给消费者及我国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带来危害,有关部门应建立准入机制,防止“会员制”异化为非法集资。
储值消费
“划算”还是“套牢”?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企业发放会员卡、收取会员费缺乏有效监管,企业随意收取会员费,办理会员卡,令这一市场十分混乱。
“东都影城价值500元的金卡、浩沙价值3880元的健身卡、GK价值3000元的美甲卡、海洋洋价值15000元的美容卡……”采访中,在北京朝阳门外某外企工作的陈小姐翻开自己的钱包,随便数了数自己拥有的各色“会员卡”,结果让她自己都吃了一惊,各类仍有余额未消费的卡共计18种,办卡总金额高达5万余元。
“不知不觉就办了这么多。”陈小姐告诉《市场报》记者, “没办法,大多数都是日常消费的,在常去的店里办张卡能省不少钱。”陈小姐代表了现在相当一批人的生活方式:既然用于消费的钱迟早都要花出去,不如一次性付清,还能打个折扣。就是这样的想法,让预付费制的“会员卡”服务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小到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的洗衣擦鞋,大到成千上万元钱的美容健身、餐饮娱乐,消费者通过向商家预先付费,购买档次不同的会员卡,便可在以后的消费中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服务。然而,许多消费者在购买了这类会员卡后,才发现商家原来宣传的优惠难以兑现,有关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陈小姐向《市场报》记者抱怨:“虽然发卡的商家经营项目不一、经营手法各异,但几乎都遵循着一条原则,就是‘办卡现金不退’。而且不少‘会员卡’服务项目不明,一旦商家行使‘最终解释’权,简直等于‘套着挨打’。”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无论是小经营商、个体经营户还是正规企业,都可以自行发卡,自行规定收费标准。而在一些洗衣、洗车、美容类投资小、转向容易的行业中,办卡后快速“蒸发”、突然“快速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
只进不出
消费者权益无从保障
“我准备出国,刚办总价值10000元的美容卡才消费了不到2000元,可是和商家协商退卡,对方死活不干,哪怕我同意把已经消费了的项目按原价缴纳都不行。”李姗今年“十一”前后在北京望京的一家美容院办了卡,可当她11月份接到公司调令准备出国时才发现,交钱容易退钱难,美容院拒绝退钱。
责编:陈君亮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