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评论:面对“响一声” 不妨“大点声”

CCTV.com  2008年04月23日 10:28  来源:人民网  

  网友:方家平

  连日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对“响一声就挂断,回拨后每分钟产生几十元甚至数百元电话费”进行报道。对此,有关主管部门近日出面表态说,通过大量详尽调查,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这是不法分子为推销所谓群呼设备利用互联网所做的欺诈性宣传,公众应谨防受骗上当。在公众沉浸于“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的惊恐之时,有关部门出来发表看法,以正视听,引导媒体舆论,疏导公众情绪,的确很快很明智。然而,笔者注意到,面对“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官方的表态似显含糊,不理直气壮。

  提到“响一声”电话,不得不提起一首坊间的歌谣:“电话铃声响起,骗子开始耍你,一响就断陌生难辨,打回才知上当受骗,手机已被吸费,几十上百不等,骗子屡屡得逞。”歌为心声,警醒世人。这首歌谣应该是很多人上当受骗之后的感悟,旨在让人提防“响一声”电话的陷阱。无论是从公众的感觉还是从媒体报道的众多案例看,公众脑海中已经植根了“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这种集体有意识。

  面对公众的集体有意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深入调查,进而得出结论:“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好一个“基本不可能”,好一个很俗很官方的表态。所谓“基本不可能”,意即大多数情况不可能。那是不是某些情况下还有可能呢?如果不排除少数的可能,公众的担忧仍不能消弥。因为在面上的小概率哪怕是极小概率事件,当降落在某个公众身上之时,对于他(她)就是100%的上当受骗了。

  有关部门为何不能说“‘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绝对不可能”呢?主要源于底气不足。这种底气不足可能有三:一是对现有通信技术监测手段的先进性缺乏足够的信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关部门并不能保证骗子的手段就没有自己的先进。二是对电信运营企业的诚信服务并没有绝对的把握。经过整顿之后的声讯台或信息服务(SP)企业没准有通过群呼诱导用户回拨被高额扣费的情况。三是抽样调查结论的可靠性有待商榷。有关部门对最近收集的多渠道反映的65个所谓“吸费号码”进行了回拨测试,结果是30个电话没有高额吸费,35个号码已经为空号或无法接通。这35个电话之中或许正是高额吸费的电话所在。

  笔者断定,有关部门在表态时,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绝对是斟酌良久,颇为心思。想说“不可能”来彻底否认“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的可能性,但又担心挂一漏万真的人家拿出了高额吸费的证据来了不好办。于是看似“不可能”的表态里却暗含着可能性。这种表态固然给自己留下了退路,但也留下了遗憾:把“基本不存在可能性”视为“不可能”的公众会放松警惕,把“基本不存在可能性”理解为还是有少数可能性的公众还会保持对“响一声”电话的恐怕。这样模棱两可的表态无胜过有。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基本不可能”的表态下,那些极少数的可能——高额吸费的骗子们就会被管理层所忽视,从而让这种少数情况下的可能演变成多数的可能。也可能让管理层背上袒护电信运营企业的坏名。这绝不是管理层愿意看到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么不说,要说就不要轻言细声地说什么“基本不存在可能性”,不妨大些声音地说“有可能存在,一经查出必将严惩!”。

责编:曹树彬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