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招办人士透露,今年该市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放弃高考的多是农村考生,生活贫困,就业形势严峻,上完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迫于无奈他们打算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上学没有钱,上了学依然没有钱,在这种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的背景下,教育和就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娃都放弃高考要外出打工了,那些受到政策鼓励的大学生还会下乡就业吗?
重庆万名高中毕业生弃考事件,有专家解读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导致上学无用论,也有专家认为是这几年教育改革造成对于农村孩子高考的不利局面使然。这些因素或许存在,但都不是根本原因。以农村孩子为主体的弃考之殇,殇在何处?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的一句话是最合理的解释——“我自己就知道,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千百年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学生炙手可热,找工作那是笼中抓鸡——手拿把掐。我1984年大专毕业以后直接分配工作,那时候,本科生几乎没有回到县城工作的。然而,大学扩招以后,很多的大学生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就是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也是“难于上青天”,甚至是“海龟”也变成了“海带(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学生严重过剩。
“被高考放弃”实质就是教育不公,是和农村孩子辍学失学一样值得警惕的现象。在开放的公民社会,每个人都应获得在不同阶层中垂直流动的机会。这种流动性是社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公平效率的保障。如果教育越来越精英化,那么,“龙生龙凤生凤”就将成为弱势群体摆不脱的梦魇。
上万人放弃高考不光没有忧虑、担心的必要,而且,我们还应该加以适当的引导,教育这些放弃高考提早走入社会的学生如果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中去,而后者,正好是唯高考马首是瞻的现阶段高中教育尤其缺乏的。——孤岛之主
农村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退出高考,必然带来高校中来自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有调查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重点院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仅为30%左右。越来越多农村考生放弃高考,高校农村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否则我们这个社会为此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徐经胜
读书真无用吗?有用,但为何看不到希望.教育发生了问题,教育没有提高个人素质,没有提高个人能力,没有解决个人适应社会,个人生存的问题,没有注重社会的需求.当然,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也自然下降。——网友
农民是很现实的,以前大学生包分配的时候,农民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因为这样马上就可以改变命运。而现在,一旦农民发现不惜血本投资教育,到头来却血本无归的时候,自然会觉得花费七八万把孩子供上大学远不如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来的实际。——网友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现实基础,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在城市工作,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之间的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差别有直接关系。如果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福利待遇提高了,自然会有大学生主动到农村就业。市场化的自由流动是人尽其用的最佳配置方式,忽视了现实因素,上山下乡只能是空谈。
上山下乡能改变就业难吗?200万大学生下乡,对缓解如今的就业难肯定有用,但是两年后呢?他们还是会重新加入就业大军,同师弟师妹们争抢饭碗。上山下乡只不过是把农村当成了解决就业难的应急之需和缓冲地带。只是匆匆过客的大学生们,能在农村安心工作吗?又能够给农村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变化?
最后想问的是,上山下乡能改变就业难?200万大学生下乡,对于缓解就业难肯定起作用,但是两年之后呢?两年后,这部分人还是会重新加入就业大军,同他们的师弟师妹们争抢饭碗。从这一点来说,热热闹闹的上山下乡只不过是把农村当成了解决就业难的应急之需、缓冲地带,甚至是当成了大学生们的“就业旅店”。这样一来,作为匆匆过客的大学生们,能够在农村安心工作?能够得到多大的锻炼?又能够给农村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变化?更不要说国家每年还要花费1000亿之巨的成本费。
呜呼!农村怎么了?在其他国家有难的时候,有人会善意地想到用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当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而很少顾及农村的现实状况和承受能力。在就业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人们首先想到的也是百万才子下乡去。可如今,农村自己撑不了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谁来拯救他们?我们祖国的未来和花朵。他们穷,他们上不起学,他们家乡穷,连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呆在那里,而是外出打工。这内与外的差距,城与乡的悬殊怎么就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