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昨天报道,深圳某公司一中层干部朱波近日在家中突然去世,经法医鉴定为猝死。其幸遭遇在网上引起热议,有自称熟悉内情的人说,朱波是连续加班熬夜导致“过劳死”。该公司员工反映说公司为赶进度连续加班已成常态,“最多一次曾连续加班五个通宵”,以朱波为代表的一类员工被称为“炮灰团”。白领们何时成了炮灰?炮灰们在听谁的驱使,为什么成了炮灰?谁带这个团走出困境……
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目前没有“过劳死”这一法律概念,对如何认定“过劳死”也是空白。对于企业,我们希望其能流淌“道德的血液”。但在现实社会里,无论企业或劳动者,都有着自己的逐利追求和事业向往,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加班是劳资双方关系内的协商与自愿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生命的基本关怀。我们虽然无法预防个体生命能否发生猝死,但我们应该从制度层面,给悲情的“炮灰团”们以权益托底。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年轻的白领们“年轻时拿命换钱,岁数大后拿钱换命”的境况?媒体调查显示,白领炮灰们加班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企业的态度”。一些“高明”的企业,将加班作为员工绩效测评标准之一,在企业中大力推行“加班文化”。据丝路数码的员工所称,“丝路数码刚起步的时候,都是加班加出来的,经常不回家都在公司睡,不加班走得早反而显得比较突兀。”二是自我激励、主动加班,身边的同事一个比一个优秀,自己只有努力加班以期提高业绩得到领导重视。三是生活压力所迫。
我们应该学学西方人的这种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告别“加急时代”,慢慢运动、慢慢玩、慢慢爱、慢慢 工作、慢慢行、慢慢吃。天下有赚不完的钱,却没有耗不尽的生命。经济越发达,时代越现代化,精神和观念也应得到现代化发展,和远景发展接轨,和世界趋势接轨,和生活质量、享受生活接轨。要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人”,而并不是任由经济控制、牵引和奴役的“仆人”和附庸。
一个过度强调绩效的社会逼出了一个庞大的患有“成功渴望症”的群体,无意识中,这个群体感觉越忙越有安全感,这个群体的生活抵押给了速度和效率。他们没有时间走神,也没有时间凝神,他们操持和消费着固定的表情和心情,偶尔看见了南山,却无法悠然。——陈方
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也从事这行业,不加班才奇怪.没有加班费,没有休息日,手机二十四小时要开着机.一个电话你就得到公司来.丝路还好点,至少公司大,会签合同,有买保险,小作坊的公司什么都没有.更主要是国内的设计师良莠不齐,自己不能设计,却很能折腾做建筑表现的......算了,想想来气,还在赶图。——网友
白领忘我工作“过劳死”,只因如今饭碗太金贵!每个人在单位中都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或者自己赶不上其他员工,结果就造成你争我抢的局面。——网友
朱波事件应该引起公司老板们的深思,应该尊重那些在写字楼里没日没夜拼命拉磨的IT们的人权,老板无休止的加班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只会使员工们的智慧和精力打折。——网友
当 “朝九晚无”开始摧毁年龄白领们的健康,当超时工作、床垫文化、加班文化成为一个公司或白领信奉的准则时,谁又来为白领炮灰们解套?恐怕还只能依赖现行的各种劳动法律法规。可“我国的劳动法是全世界最完备的,却是全世界实施最不力的劳动法之一。”这话也许是对的。——西铁城
在加班猝死这个问题上,再不能靠专家普及医学知识了,职能部门必须有所作为:一方面,最低应该比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工伤死亡的规定来确定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加班猝死者与其他工伤死亡者相同待遇;长远来看,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或条例,以给加班猝死者以最广泛、最大限度的补偿,预防死亡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对用人单位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定工作时间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可“炮灰团”和“经批准方可怀孕”的新闻,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在金融危机 的影响还在持续扩大的今天,这些践踏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例,再一次让人们意识到,金融危机下一些地方的职工权益,极有可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损害。的确,金融危机让每个人的“饭碗”都显得愈发珍贵,为了一个岗位,有的人忍辱负重加入了“炮灰团”,有的女职工“怀孕要排队”,要“经批准”才能享有生育的权利,这很值得警惕。
“白领炮灰团”这个新词形象概括拼命奔跑在经济线上的工薪阶层,为适应公司效率需要,得到更多经济回报和“生存饭碗”,不得不拿“拼命加班”、“身体耗竭”、权益流失来置换,健康权却被无情压垮了。不管是员工自愿屈从,还是公司“铁板规定”,这种管理制度都是残忍的。
活生生的事列罗列起来更像是加班族的一部血泪史,死者已逝,生者当勉。也许死者从未想过年轻的体魄会被加班夺走,可自己无意间成为白领炮灰团的时候,早已含悔九泉了。加班,其实离我们很近,甚或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且正在进行着夜以继日的工作。何时,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竟成了潜在的“炮灰兵”?不妨现在放慢手中工作的节奏,认真地思考一下:在“我们这个团里”,怎样才能为减少成为“炮灰”的可能?哪怕是一声呼吁,一个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