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就要到了,各地关于天价公墓的争论声此起彼伏。4月1日《河南法制报》披露:洛阳市北邙塔陵园公然宣称,5平方米以上公墓售价每平方米2万元,还可根据客户意愿进行新墓型设计、建造,堪称天价。这“死人”豪华住所的价格,约是当地“活人”住房平均价格的10倍。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的质疑和不满声铺天盖地而来,生时疲于奔命,赚得小钱暂可苟且偷安,死时难道真要“无家可归”吗?
“死不起”是不是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呢?有网友调侃说:我们不敢死,我们永远活着。但这只是一种调侃而已,没有人可以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长生不老,帝王将相做不到,平民百姓更买不起长生不老药,甚至连一般的病都看不起,何谈“永远活着”?因此说,“死不起”也是每一个凡夫俗子应当面对的问题。
殡葬业连续五年跻身国内十大暴利行业,这正是商家抓住了人们的攀比弱点。养老送终充满人文关怀,可当下的墓地葬礼成了比赛花钱的场地,缺少了对亲人的哀悼缅怀,也由此成了殡葬暴利最好的敛财借口。把公众的钱财掏干到死为止。真正的殡葬业应该是引领人们在丧葬文化发展上有所作为,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在人死后宰最后一刀。
办丧事,是对一个人的最后关怀和悼念,也是对其亲人的抚慰和帮助,事关死者和生者,事关千家万户,古今中外都重视此事。《人民日报》日前发表了一篇上海人才市场面向大学生殡葬行业专场招聘会火爆的新闻,提供418个岗位,5000余人次进场,收到3220份简历,平均8个人竞争一个岗位。这表明,我国殡葬行业有市场,有潜力。但是,话说回来,对殡葬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深入的研究呢?特别是怎样体现中央以人为本的精神呢?怎样去消除人们“死不起”的心理负担呢?这值得深思。
垄断必然产生天价,天价背后必然有暴利,而暴利背后则必然是民生之痛,这条逻辑线再清晰不过了。另外,我国土地紧缺,允许超标建墓必然浪费土地。可这些现象怎么才能改变呢? ——网友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规律,有钱人可以买山买地厚葬,穷人就简单多了,旧社会穷人死了,别人就用他的凉席子一卷,找块地不声不响的埋了。现今社会文明多了,必须集中到火葬厂焚烧入盒再入土为安。可是文明是文明了,死人的成本就高了。——网友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作为消费者的亡者家属别无选择,明知是陷阱也只能往里跳。垄断者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无所顾忌地抬高价格,而且都是“不二价”,这暴利赚得要多容易有多容易。——网友
如何破解“死不起”,考验行政智慧。除了要大力宣传科学破除迷信思想,发动公众开展对高价墓地形成的自身因素反思,同时推广海葬、树葬等节地环保形式之外,也该给只愿与逝去亲人“面对面”祭奠的需求公众,开发出价格低廉的墓地以应需。——张兮兮
显然,遏制大发死人财的公墓暴利,说到底是要切断有关部门与陵园之间或明或暗的利益纽带,还原有关部门行政管理的本来定位。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格局,促使陵园加强自律,不断优化服务。
查处“天价”墓地就是当地民政部门的责任,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民政局表示查处难度大,这难度究竟难在那?洛阳市北邙塔陵园的宣传彩页上第一段话写得非常清楚:洛阳市北邙塔陵园是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的合法公墓,由洛阳市民政局和洛阳市民益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兴建。原来如此,难就难在自己的利益在其中。此类现象是个别吧?“天价”墓地不绝于耳,究竟谁是背后的推手,很值得有关监督部门深思。
“死不起”既是社会之耻,也是有关部门失职。既然公墓是一种公益设施,就有必要对公墓面积的大小进行审批,对公墓的价格执行严格的报批,同时依法进行监管。如今,在住房价格上,要求公布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公墓,其成本到底是多少?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公布,让大众“明白消费”。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消除天价公墓现象。反公墓暴利之风,能否就从洛阳刮起?
如今各种祭奠活动,却渐渐的跑了“调”,变了“味”,走了“样”,离了“谱”,悖离了“清清明明”过清明的宗旨。除了墓地修建得越来越豪华,有些地方的墓地每平方米甚至涨到上万元以上,一些祭奠物品也从开始的“轿车”、“别墅”等发展到“私人医生”、“二奶”、“直升飞机”等,这种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为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违背,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厚养薄葬”格格不入...... 纷纷雨丝,条条入地慰先人;岁岁清明,缕缕相思念亲恩。如何过一个文明而感恩的清明节,笔者以为, 追思亲人,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应注重精神上的纪念。在亲人墓前, 献上一束鲜花,栽上一枝垂柳, 想一想他们的为人品行,表一表他们的在世功劳,说一说他们的哺育之恩,除了可以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外,还可以教育后人,承其美德,秉其遗志。从而时刻不忘祖先不忘根,学会感恩和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