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老上海著名书院
11.04 15:33


    当今上海的学校创建历史最长的当属哪几所?据史料记载,现上海的敬业中学、上海中学和梅溪小学的校址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先后创建,虽距今已有二三百年,但现仍有遗迹可寻,诚可嘉也。
    
    敬业中学原为敬业书院,初名申江书院,原址在今老城隍庙明代古园“豫园”之东,梧桐路之北,明代“一门三进士”的潘恩旧宅。其旧宅主堂“世春堂”,至今犹存。乾隆十三年(1748),由按察翁藻和知县王将它改建为申江书院,作为举贡生童月课文会之所。三十五年(1770),巡道杨魁等予以重修,改名敬业书院(取“敬业乐群”之义)。四十年(1782),增建后轩;五十九年(1794)改建春风楼为敬业堂,增建穿堂、后斋及左右书室。书室内藏有:《司马光传家集》《纲鉴正史约》《大学衍义辑要》《近思录》《孝经注解》《小学纂注》《训俗遗规》《在官法戒录》等当时比较重要的图书。书院以在使县中读书子弟研究举业,并旁及其他较实用的学术为宗旨,由官方延聘山长任指导,按时授课,发给津贴,成为沪上书院制度的开端。道光年间(1821—1850),两江总督陶澍视察敬业书院后,题写了“果行育德”匾额;江苏巡抚林则徐视察后,题写了“海滨邹鲁”匾额。书院名噪一时。同治元年(1812),书院迁至聚奎街旧学宫。十年(1871)起,上海每年两届县试均在此书院举行。光绪年间(1902—1905)改为官立敬业学堂、小学堂。1929年改为上海特别市立敬业中学,2年后又改为上海市立敬业中学。1960年敬业中学由文庙路迁入新建的在尚文路的新校舍,今天又迁回在文庙路的新校舍,校门开在蓬莱路上。
    
    上海中学的历史可追述到清同治四年(1865),当时为龙门书院,由巡道丁日昌创办。校舍初在今凝和路原也是园内的湛华堂。2年后(1867),巡道应宝时在今尚文路河南南路、原吾园旧址兴建新校舍,计有讲堂、楼廊、舍宇共40余间。书院周围有溪流环绕,植以桃柳,环境清幽。计耗银9600余两,据传由潮州一位中医师所捐建。书院礼聘名宿主讲,购置经史诗书供生员阅读。院规以朱子白鹿洞规为准,对肄业者发膏火费,以解后顾之忧。光绪二年(1876),巡道冯光,增筑学舍10间。三十一年(1905)改名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添建楼房31幢,并将原二十二铺小学堂,改为附属小学堂,供师范生作实习用。1912年,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与在今陆家浜路迎勋路口的江苏省立商业学校合并成立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3年,上海中学在吴家巷占地约500亩的新校舍落成,上海中学即迁往新址至今。龙门书院旧址,于1935年建成了民居,名龙门村。现该村为近现代优秀建筑,予以保护。
    
    现已迁至上海永宁街的梅溪小学前身为梅溪书院,原名正蒙书院,院址在今蓬莱路河南南路口。光绪四年(1878)由张焕纶创办。其办学宗旨为“博求前贤幼仪,养正诸训,损益古今,参会中外,设为教约程式,试行于家塾”。书院参照中西课程,设置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诗歌等。为上海最早创设的现代教育。四年后(1882),得到巡道邵友濂嘉奖,并拨给基金,在原址扩建校舍。以地当梅溪旧址,改名梅溪书院。增设英、法文课,并注重体育,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参与社会治安活动。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学校的先驱。清末废科举后,于1902年正名为梅溪学堂。1912年后又改称梅溪小学校。1951年改名为蓬莱区第一中心学,1956年又改名为蓬莱路第一小学。今天,原梅溪书院旧址改为幼儿园,梅溪小学校。
    
    上海除了以上这三所学校外,还有建于更早的,如元至正年间的清忠书院、今城内淘沙场的沂源书院、明正德年间的仰高书院、、今艾家弄的启蒙书院以及清代的蕊珠、求志等著名书院,这些书院由于世事变迁,历经沧桑,几乎无遗迹可寻了。
    
    据史籍记载,上海自元建县(1291)至清末(1911)的620年中,登进士者计279名,平均每2年就出1名。上海可谓“人杰地灵”之地。从这里可反映出上海在当时的文教事业已是相当发达,而这些老上海著名书院的创建与发展,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从中也可为研究我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变革史提供翔实的有意义的史料。(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东方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