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鱼:艰辛的生命之旅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31日 22:38
我国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以盛产学名为“青海湖裸鲤”的湟鱼和栖息着近5万只各种水鸟的鸟岛而享誉海内外。曾几何时,“马过布哈河都能踏死一片湟鱼”的盛况,如今却落到了“即使成吨的大拖网撒下去也就是百十来斤个头越来越小的鱼”的衰败境地。
有一组数字为证:20世纪60年代初期,青海湖湟鱼的资源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70年代下降到5万吨,80年代后期锐减为1.2万吨,到90年代中期仅为0.75万吨,只相当于60年代的1/10。“或许到了我们的孙子、曾孙一代,就真的见不着活着的湟鱼了!”一位和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青海湖“老渔政”忧虑地说。
“救命鱼”的厄运2001年7月,在青海湖入湖河流沙柳河,仅17公里长的河道内堆满了500吨死去的湟鱼。目击者形容道:“都堆积成一尺多高的‘白色长廊’了,弥漫着呛人的鱼尸腐臭味。”
导致湟鱼惨死的直接原因是在入湖河流拦河筑坝、引水灌溉。每年春夏之交,青海湖中的产卵亲鱼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沿入湖河流溯流而上产卵,尔后再洄游入湖。而此季节也恰是环湖周围农田灌溉之时。随着拦河坝压闸引水灌溉,造成坝的下游断流,滞留下游的产卵鱼便会大批死亡,而上游河水连同产卵鱼被引入农田,无法洄游,被抢捕一空。拦河坝成了湟鱼的地狱门。
专家们说,造成湟鱼资源濒临枯竭的深层原因,是人类对其产卵场所的严重破坏。近年来,青海湖流域草场超载放牧、大面积开垦耕地、拦河筑坝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青海湖湖面水位以平均每年9.6至12.7厘米的速度下降,从而造成湟鱼产卵场缩小,产卵鱼群因水浅不能进入各河道产卵场产卵繁殖。例如,由于拦河筑坝,布哈河目前的产卵河道只有60公里长,较之筑坝前减少了70公里。
而过度捕捞和滥捕亲鱼使濒临枯竭的湟鱼雪上加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不知道有多少青海人靠湟鱼代粮挨过了死亡线。“救命鱼”从此也厄运缠身———偷捕滥捞猖獗。在湟鱼最大的两个产卵场所———布哈河、沙柳河上,产卵季节随处可见拉着网眼只有指头粗的渔网的人们在疯狂捕捞湟鱼。对生长速度慢到10年才长到500克、相对繁殖力低到平均28.75粒/克的湟鱼来说,日趋严重的过度捕捞和偷捕滥捞,岂能不使其“香火难续”?
据青海省水产局赵依民局长介绍,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核心地位的湟鱼,其资源的衰竭,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及渔业种质资源的重大损失,而且将导致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使青海湖从“高原明珠”沦落为“死湖”。湟鱼资源的急剧下降,也严重破坏了青海湖“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调查显示,以湟鱼为食的青海湖鸟类资源种类及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和鸬鹚这4种大型水鸟的数量已较1982年分别下降了74.19%、66.75%、89.71%和60.55%。
开始拯救行动
|
|
|
一年只生长1cm的湟鱼被捕捞贱卖,据说这些鱼每条都在20岁以上。 |
新世纪,青海省政府庄严宣告:从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10年内,青海湖封湖育鱼!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湟鱼产卵场所捕捞湟鱼;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以任何方式收购、偷运、储存、贩卖湟鱼;禁止湟鱼及制品在市场上销售;宾馆、饭店等不得加工销售湟鱼。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青海湖渔业水域所属产卵场、繁殖区和洄游河道建造拦河闸坝、引水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禁止向青海湖及其支流排放污染物,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青海省有关执法部门加大了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日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安局捣毁了一处位于青海湟中县多巴镇丹麻寿村的湟鱼加工窝点,查获一批湟鱼,为青海封湖育鱼以来查获偷运湟鱼数量最多的一次。据了解,从今年1月以来,青海省渔政总站、省水上公安局环湖各派出所共查扣偷捕偷运湟鱼车辆8辆、摩托车16辆、自行车13辆,没收销毁渔网200盘。偷捕滥捞湟鱼的嚣张气焰得到遏制。
但是,业内人士也坦言,偌大的一个青海湖———300多公里的湖岸线、40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让不足百人的执法队伍保证青海湖湟鱼“零捕捞”,显然是不现实的。
封湖育鱼给湟鱼提供弥足珍贵的休养生息之机,但并非保护濒临枯竭的湟鱼资源的治本之策。
为此,青海正在酝酿和实施一连串青海湖渔业生态修复方案。
02年,青海湖环湖周围将完成退耕面积22.1万亩,到2003年,青海湖周围的41.6万亩耕地将全面完成退耕还湖(草)。
|
|
|
由于有水坝拦截,很多湟鱼聚集此地,无法溯河产卵。 |
近期,对已修建的拦河大坝要补建放水节制闸,严禁在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泉吉河、黑马河等河流上新建拦河大坝。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还将斥资上亿元,今明两年内实施六大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工程:旨在达到年放流幼鱼2000万尾目标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站扩建工程,环湖渔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青海湖裸鲤产卵场的疏通工程,青海湖水域环境监测站建设工程,兴建3000平方米的工厂化封闭循环养殖车间、亲鱼培育面积400亩的青海湖裸鲤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青海省已作出规划,将用30年时间,斥资50亿元人民币,治理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青海省环保局一位官员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实施后,可以有效保护青海湖区珍稀濒危物种,使生物多样性增加,高寒生态系统更趋稳定。
愿湟鱼悲剧不再重演(编后)
短短的30多年工夫,青海湖的湟鱼资源竟锐减九成,濒临枯竭,并危及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人类竭泽而渔的愚蠢行为,其后果岂止是鱼的生存危机?
为抢救濒危的湟鱼,青海不得不出狠招:封湖育鱼,毁坝疏流,退耕还湖还草,人工增殖放流……补牢之举诚可赞,但最根本的保障,还是要让全社会树立起牢固的生态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愿湟鱼悲剧能唤醒我们的良知。 (记者 禹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