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追逐太阳的航程》上部 第四集 冲过风暴角(探索·发现2006-193)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4日 21:45 来源:CCTV.com

  2005年10月14日,我们离开哥德堡港已经12天,哥德堡号沿着英吉利海峡向南行驶。这一天,是我们两位中国记者帮厨的日子。

  这里就是哥德堡号的厨房。我们领到的第一项任务是加工土豆,一共是二十公斤土豆,统统刮皮。有趣的是,这里竟然有一件专门用来刮土豆的现代化机器。

  就这样,二十公斤土豆不到二十分钟就全部刮完并且洗好了。

  你看,处理得是不是好极了?

  其他工作人员也在为当天的伙食忙里忙外。


发令炮响后,七支帆船争先恐后驶出海湾

  顺着扶梯上去是餐厅,下面的厨房分为两层,其中,上面一层是操作间,下面的一层主要作储藏室用。整个厨房非常干净,一切设施全部是不锈钢的,看上去一尘不染。

  这位是哥德堡号的大厨麦纳斯,也就是船上的司务长,按照惯例,每天都有不同的船员轮流到厨房去帮厨,也就是说,在这一天,我们归麦纳斯领导。

  刮完土豆皮,我们在麦纳斯的指导下炒了好几盆圆白菜丝,用速溶奶粉泡了一大桶牛奶,还切了好多青椒,有这两三样蔬菜,看来今天的伙食还过得去。

  事实上,数天以来蔬菜已经成了船上的稀缺品,大概因为在晕船期间,人们大都愿意多吃水果蔬菜而不爱吃肉类的缘故,进入10月中旬,船上的水果和蔬菜竟提前断了顿,一日三餐都没有了绿色的东西,害得我们嘴里都长起了水泡。

  而在茫茫大海上,你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大家一起忍着。

  直到后来靠近法国海滨城市拉罗谢尔时,在岸上订购了一大批蔬菜和水果,由当地的小船帮忙运到我们的船上,才算是渡过了绿色饥荒。

  麦纳斯开始收拾一些新鲜的肉馅,他说,老哥德堡号在去中国的路上可没有这么多好吃的,那时候没有冰箱,所以只能多带着些干货,像干豆子或腌猪肉。当然条件好的时候会带上一些活的猪和鸡,但这两种动物显然祖祖辈辈都没有在海上生活的经历,因此猪和鸡也要晕船。要知道,在古代,能不能解决好吃饭问题,往往决定着一条船的续航能力。

  麦纳斯刚刚二十二岁,但已经在海上漂荡了五六年了。他的父亲是现役海军军官,从小他就羡慕父亲能随军舰漂洋过海,于是,在接受了九年基础教育后,他选择了烹饪学校,一毕业就应征参加了海军。

  这次哥德堡号面向全瑞典征召船上厨师,报名录取的比例达到了一百五十比一,麦纳斯由于有多年的航海经验,在众多厨师里被选中。现在,麦纳斯和哥德堡号上另一位厨师托比亚斯·汉逊仍旧是现役海军军官。因为瑞典海军非常支持哥德堡号的中国之旅,所以特别批准外派他们在这里工作。而选择他们上船也是哥德堡号的明智之举,至少这样可以确保厨师不晕船,否则,全船的人恐怕是要经常断顿了。

  忙了一个下午,终于开饭了。正餐照例安排在放置有大炮的那个船舱,大家习惯称其为“炮舱”。和陆地上的习惯一样,哥德堡号也是一日三餐。

  从船员们吃饭时的神态可以判断,大多数人对饭菜还是基本满意的。一位船员甚至表示了极大地满足。他说,几年前他离婚了,自己带着孩子做饭方面又没有什么天才,害得两个孩子和他一块受苦。现在好了,未婚妻替他带孩子,他还有这么好吃的饭菜,感觉天天像过节一样。

  这些我们叫不出名来的饭食都是正宗的瑞典餐,可能由于瑞典本国地处北欧的缘故,口味普遍有些辣,而且大都放了很多中国用来烤羊肉串的孜然,最初吃起来,有一股浓烈的孜然味儿,甚至经常会辣得我们涕泪横流。与此同时,油然钩起我们对大饼、油条和炸酱面的想念。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以饮食文化享誉全世界的中华子民,呆在这条船上是最痛苦的。

  在我们随船进入西班牙北部海域以来,哥德堡号一直挂着半帆,缓缓地行进,看样子并不急于赶路。

  这几天夕阳好得出奇,工作之余,每天晚饭后,大家都要在甲板上观光一番,尽情享受美丽的晚霞和金子般的海水。

  一次,船长慢条斯理地说,这儿很不错吧,可你不会想到西班牙的西北部有一个“范奈瑞斯特角”,这两天一直有九级风!所以我们只好在这里漂着。

  10月27日,冈那尔船长集中全体船员讲话,他说,哥德堡号必须用一到两天时间冲过那个名叫 “范奈瑞斯特角”的危险地带,也就是自古以来令无数欧洲航海家望而却步的“风暴角”。

  “范奈瑞斯特角”在西班牙语中意思是“天涯海角”,打开欧洲版图,可以看到:西班牙与葡萄牙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大致的四方形,在这个四方形的西北角上,海岸线迂回曲折,风暴常常突如其来,在相对平静的天气里,风力也常常达到六七级,而最危险的 “风暴角” 就在其中,即便是在近几十年来,这里也发生过多起船毁人亡的惨剧。

  按照行程,哥德堡号必须在11月初冲过“风暴角”抵达西班牙维哥港,为在那里举办的 “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鸣炮发令,船长刚刚收到天气预报,“风暴角”的风力明后两天会减弱一些,时间紧迫,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加快脚步,冈那尔船长说:哥德堡号可能即将面临最艰难的时刻,这两天大家不论班次,必须随时听候命令。

  10月28日,哥德堡号迎来了启航以来最猛烈的风浪。

  船头被高高地抛到天上,又深深地扎进水里。

  此时的哥德堡号已经不再是船,它更像是一个不停翻炒的大炒锅。

  高高的桅杆在狂风与船身的摇摆中嘎嘎作响,考验着船的坚固程度。

  有时候,巨大的海浪甚至冷不丁会蹿到船上,把你拍一个正着。

  这期间,冈那尔船长一天有十多个小时都呆在甲板上,他稳稳地站在那里,时常用很粗俗的词句咒骂天气。

  然而有一次,他悄悄对我们说:“告诉你们吧,其实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感觉,这种风浪好久没享受过了!”

  傍晚时分,风势渐弱,哥德堡号已经抵达“风暴角”的边缘,以这样的进度,当夜或次日早晨就可驶过“风暴角”,到达安全地带。

  午夜12点整,桅杆上的大灯突然都亮了起来。哥德堡号刚刚收到天气预报,“风暴角”马上有大风暴到来,船长喊出了”转舵一百八十度”的命令,哥德堡号迅速调转船头向来路返回,此时,飞舞的船帆和缆绳已经感受到风暴来临的气息。

  第二天上午,哥德堡号驶进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小海湾抛锚。尽管人和船都安然无恙,但第一次冲击“风暴角”毕竟失败了。

  10月30日中午,哥德堡号再次启程,冲击风暴角。船长冈那尔制定的路线是,先驾船向西进入西班牙远海,然后再转向南,也就是说在风暴角外面绕一个大圈子。

  一位船员感慨地说,要知道前方天气仍然很糟,假如船长以他的航海经验来做判断,他是绝对不会下令启航的,所以能做出这个抉择很不容易。

  我们问起冈那尔船长:对昨天 “风暴角”的那场历险有何印象?冈那尔说,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已经过去了的那些风浪。


甲板上的船员们在甲板上向水手长学习打水手结

  在与风暴搏斗了整整两个昼夜后,2005年11月1日清晨,哥德堡号终于冲过了“风暴角”,抵达西班牙维哥港。

  这就是著名的西班牙维哥港,依我们看,港口并不算大,可它自古就被欧洲人视为 “大西洋的入口”。维哥港并不是我们这次航行中的主要停泊港口,哥德堡号之所以要停留,是因为沃尔沃公司赞助的环球帆船赛将于11月12日在这里举行,届时,西班牙国王将登上哥德堡号帆船,以哥德堡号的礼炮为比赛发令。一个是世界帆船的顶级赛事,一个是举世瞩目的哥德堡号,二者将促成帆船史上的一段佳话。

  2005年11月5日,我们随哥德堡号来到距离维哥港30公里的萨克森秀港。船长在前一天就接到通知,瑞典王子将到船上用早餐。一个船员说,小快艇上那个年轻人就是瑞典王子卡尔·菲力普。王子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在萨克森秀有一次港内赛,他将作为贵宾出席比赛,后来我们得知,王子所在的那条瑞典帆船获得了第一名。

  伴着象征贵宾礼仪的哨声,王子轻快地登上哥德堡号。

  在和船长等高级船员握过手后,王子并没有和普通船员打招呼,这让大家有些失望。

  王子被引到船长办公室,和船长冈那尔以及瑞典东亚公司总经理史德兰•米亚德奈用早餐,其余人等只能候在门外。

  半小时后,王子被引到甲板下面进行参观。

  为王子讲解的是哥德堡号形象大使麦茨,他穿着一身瑞典古代水手的服饰。

  卡尔·菲力普王子生于1980年,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六世的独生子,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上世纪七十年代瑞典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规定不论是王子还是公主,国王的继承人必须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这样一来,卡尔·菲力普成了瑞典历史上第一位身为国王长子却不能继承王位的人。


两组船员摇着绞盘将主帆降了下来

  呆了不到一个小时,王子急匆匆下船。按照“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日程,在港内赛完成后,再过几天,比赛就要在维哥港正式开始。

  11月12日,我们随船回到维哥港,今天,“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将正式举行,维哥港已经像过节一般热闹,岸边挥舞的手臂和欢快的乐曲,一下子让我们找到了贵宾的感觉。

  中午12点半,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登上了哥德堡号,再过几个小时,他将在这里亲自为“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鸣炮发令。

  一个名叫乔安的西班牙航海志愿者在和国王握手时大胆地问:“陛下,我们也造一条像哥德堡号这样的大帆船好不好?”国王笑着说:“看来的确有这个必要。”

  此时的维哥港帆船云集,无数帆船爱好者从世界各地聚到这里,都是为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而来。“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起源于1973年,每4年举办一次,一般在秋季启程,次年夏天结束,参赛者要用7个多月的时间驾船跨越三大洋,穿过五大洲的10个港口,总行程超过3万海里。被公认为全球最高水平的帆船赛事。

  这些参赛的帆船来自荷兰、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巴西和瑞典六个国家,事实上却只有七艘,分别代表着七家强大的跨国公司。它们看起来只有20米长,却拥有最先进的卫星导航设备和相对奢华的生活设施,甚至可以在上面完成一个小型的手术,从里到外无不是最新科技的结晶。建造这样的一艘船至少要2000万美元,而这些钱可以买一艘万吨巨轮了。客观地说,“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不仅是航海者挑战极限的赛场,也是世界顶级大公司竞技比拼的舞台。

  中午一点,围绕哥德堡号,西班牙空军的“雄鹰”飞行表演队拉出了代表西班牙国旗的彩带,为阴晴不定的天空增添了几分隆重,也为开幕式迎来了高潮。

  下午两点,西班牙国王来到哥德堡号后甲板的小平台上,准备按动一个按钮为比赛点炮发令。虽然今天哥德堡号的大炮仅仅作为礼炮,已经没有了战斗功能,但值得小心的是,这种火药产生的鸣响实在是震耳欲聋。

  随着这声炮响,七艘参赛帆船竞相冲过起跑线,向远海驶去。

  从11月7日开始哥德堡号向西班牙公众开放,我们在码头上看到:市民们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大家都想看个究竟:这个来自260年前的瑞典、号称当今世界最大的木帆船到底有什么名堂?在这里,哥德堡号成了最耀眼的明星,每天登船参观的人都数以千计。哥德堡号的船主瑞典东亚公司把票价定为两个欧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20块钱。

  附近的学校也组织学生上船参观,他们一来,我们在两层甲板下都能清楚地听到孩子们带来的喧嚣。

  船长总是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一次他悄悄对我们说,很不错是吧,这是我们到中国之前的一个很好的演练呐,我们说,是呵,中国的人口可比这里多多了。

  这些帐篷是瑞典东亚公司搭起的临时展厅,它向观众展示了老哥德堡号的历史和新哥德堡号的建造过程。西班牙人曾创造过大航海时代的辉煌历史,也诞生过令他们骄傲的伟大航海家哥伦布,因此,他们普遍有着浓厚的航海情结,很多西班牙人对哥德堡号的故事了如指掌,对他们来说,有关这艘船的一切都十分有趣。

  尤其是这些打捞上来的瓷器残片,它们曾经是完整的中国瓷器,260年前随老哥德堡号一起沉没,在这里,人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了那段历史。

  在哥德堡号的炮舱,麦茨先生拿出了一些瓷器残片,据说这些都是他亲手打捞的。

  麦茨是哥德堡号的形象大使,他并不随船跟我们同行,却常常从瑞典赶来,以古代水手的形象出现在哥德堡号停靠的每一个港口,早在哥德堡号建成之前,他就曾接待过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几天以前瑞典王子和西班牙国王分别到船上,也是麦茨接待的,麦茨的任务是以自己翩翩绅士的古代水手形象为哥德堡号做宣传。

  麦茨曾是海军特种部队的潜水员,之所以他后来当选哥德堡号的形象大使,一个很大的原因是:20年前,他参加了老哥德堡号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打捞。

  当长达六年的打捞工作结束、所有潜水员都确认已经不可能再找到完整瓷器后,哥德堡市通过决议,将这片海域对公众开放,打捞到的文物残片归打捞者所有。于是这片海域成了潜水者的天堂,麦茨又一次加入到打捞者的行列中。

  我们仔细端详着这些瓷器残片,虽然只是残片,但仍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图案,且不说这灵动的纹饰和细腻的质地,听一听它们相互擦碰的悦耳声响也能够让人着迷了。感受着它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油然而生。

  麦茨期盼着哥德堡号到达中国的那一天,他说,你想想看,260年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哥德堡号要是有思维和情感的话,她一定会为自己的前世今生都能去中国而自豪!

  2005年11月13日,哥德堡号从维哥港启锚,向老哥德堡号曾经停靠的一个重要港口——西班牙加迪斯进发。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编:红立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