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 墨 缘 1915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4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美专 邵幼轩 台湾著名画家 林中行 邵幼轩翰墨结缘 台湾著名画家林中行、邵幼轩夫妻,被人们誉为台湾画坛的“常青树”和“不老松”。林中行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50多年来,曾先后任教于金华八婺女中、台北师专和新竹师范学院。他擅于表现蝶、鱼、花卉、尤擅画猫,是台湾画坛少有的画猫专家。邵幼轩女士,自幼随父亲邵逸轩在北京学习中国画。她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期间,专攻花鸟鱼虫,得到了国画大师王梦白、齐白石和王雪涛的言传身教。1934年,年仅20岁的邵幼轩经父亲邵逸轩的介绍,结识了国画大师张大千,并正式成为张大千的入室弟子。经过多年对历代古画的临摹和研究,邵幼轩继承和掌握了中国画中的没骨等绘画技法,即在绘画过程中,不用线钩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从而练就了笔、墨、色的扎实功底。张大千曾在邵幼轩的作品中题词,评价她的作品为“古人称用笔易,用墨难;用墨易,用水难;幼轩为此,笔墨水三者俱到。”邵幼轩的作品自然流露出一份高雅气质,尤其是她画的牡丹,被评论界认为是清新可感、雍容华贵,在海内外享有“邵牡丹”的美誉。另外,邵幼轩还在海内外的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工作。 林中行、邵幼轩夫妻在从艺60多年的生涯中,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过多次作品联展,并得到当地美术爱好者的关注。至今已出版发行了多部作品画集和学术专著。长期以来,两位老人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回北京举办作品展联。为此,他们得到了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的帮助和支持。 台湾著名画家 邵幼轩:几十年了,改变太大了,太大了。从前这里跟荒地差不多,那么偏僻。现在哪像啊!一点都不像了。也就是说,70年前这里跟荒地一样?对,对。在您青年时期的记忆里,当年这里都非常荒凉?对,对。如今呢?唉,如今是高楼大厦,完全不同了,真是进步的太多太多了,变的太大了,变的又大又好,又壮观。 来到北京的第二天,林中行便与北京的一些书画家们相聚在一起,以画会友,共同切磋中国画创作的技艺,共研朱墨绘丹青。林中行向大家介绍说,近年来由于岛内经济不景气,美术界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原来业内经常举办笔会和画展,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他认为,大陆的国画创作很繁荣。 邵幼轩来到北京后,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在北京亲属的护送下,她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 自从住进医院后,邵幼轩总是希望自己能早日出院,无论身体如何,她都要坚持出席画展的开幕式。 2002年3月18日,林中行一大早就赶到了中国美术馆的展厅,会同京城的亲属和朋友以及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一起精心布置每一幅将要展出的作品。 台湾著名画家 林中行:以往我俩在一起办展览,自己照管自己的画多一点。我太太的画,当然都是她自己安排了。这一次,她生病了,布展工作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了,幸亏帮忙的人很多,馆里面也有很多人来帮忙,还来了很多北京亲戚帮忙。 据林中行介绍,这次在北京办画展,一共带来了120多幅作品。有一些作品是夫妻俩人合作的,还有10多幅作品,是邵幼轩当年和恩师张大千合作的。林中行表示,明天将是他和夫人在北京举办画展开幕式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的如期到来,他们已盼望了很久。 2002年3月19日上午10时,由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主办的台湾著名画家林中行、邵幼轩国画联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邵幼轩终于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中国美术馆展厅,同数以百计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 陈大章:今天画展来了这么多人,这也说明,他们两位在绘画艺术方面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们各有特长,自己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邵幼轩大姐,她画的没骨,这种画法,现在在整个中国来说,已经有些失传,继承这样一种画法的人很少了。 北京著名画家 孙菊生:女士的画呢,因为邵女士的父亲是名画家,所以邵女士也得到了一些家传,她画的非常好,传统的东西还是很多,传统的功夫很深。林先生是结合了一些外来的东西,跟外来的东西也有求同的地方,也有存异的地方,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画展期间,林中行和邵幼轩夫妻与北京的书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林中行、邵幼轩国画联展在京圆满结束后,林中行应邀,赶赴辽宁省沈阳市和大连市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邵幼轩离开北京之前,她告诉人们,虽然自己已年近九旬,但心里一直惦念着生长地北京。北京的发展和变化,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对于未来,邵幼轩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自己回到北京,安享晚年生活;另外,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身体,继续从事中国画的创作。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