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姓 到了周朝的时候,祝融的后裔被封在宜城,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的襄阳,称为罗国,春秋末期的时候,罗国被当时很有实力的楚国所并,从此,罗国子孙失国南迁,并开始以罗为姓,这支罗姓就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支罗姓族人,他们最初迁居于湖北省的枝江县,周朝末年又迁居于湖南长沙和江西南昌,并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另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曹丕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叱罗氏改为罗姓。再有就是唐朝时西突厥可汗斛瑟罗来中原,其后人先以斛瑟罗为姓,后改为罗姓。由此可知,罗姓的来源共有3支,但最早和发展最快的罗姓族人,当属祝融氏的这一支罗姓人氏。罗姓人氏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人才济济,但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物,要属元朝时的罗贯中,虽然罗贯中是哪的人至今还没有定论,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却实实在在是罗贯中写的,《水浒》这部书虽然是合作之作,但罗贯中为写此书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中国《水浒》学会 樊兆阳:罗贯中的祖籍是山西、河北一带的,就在太行山附近,他以后游学,过去有游学,他到了水泊梁山结识了施耐奄,施耐奄比罗贯中年龄大,不过他们观点相同,所以有传说他们是师徒关系,但这个无据可考,《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这是确凿无疑,但《水浒》是施耐奄、罗贯中他俩合作写的,可这个语言呢?变化很大,从人物上过去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三分写,《水浒传》是三分史、七分写。 《三国演义》和《水浒》是罗贯中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罗贯中晚年创作《水浒》的时候,在用语言刻画人物方面,更是下了一番功夫。 中国《水浒》学会 樊兆阳:从语言上来说,后期罗贯中的创作就比《三国演义》要精的多,表现在人物刻画上,你看一百单八将的人物刻画上,李逵就是李逵,武松就是武松,林冲就是林冲,鲁达就是鲁达,你一听说话就知道是谁,你像风雪山神庙,那写的那个环境,那写的相当细、相当精,到现在来说,你就读吧,百读不厌。 可以说,罗贯中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实早在秦汉之际,罗姓人氏就已在很多地方崭露头角,如曾任蜀汉太子舍人的罗宪,晋朝武陵太守罗企生和襄阳太守罗友,成都名士罗衍以及能征善战,善于出谋划策的名将罗尚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出现的这些名士,绝大多数是湖北、湖南、江西和四川人氏,由此可知,当时的罗姓人氏主要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中下游地区。到了隋唐时期,罗姓人氏逐渐由湖北、湖南等地向山东、山西、浙江、福建地区迁移。唐高宗年间,陈正、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也有河南罗姓将佐随同前往,并在那里安家落户,据考证,唐朝时期,福建宁化县已成为罗姓在南方的播迁中心,自清朝雍正初年开始,居住在宁化县的罗姓人氏,曾多次向台湾的新竹和苗栗等地迁徙。目前,罗姓是台湾的第28个大姓。 提示: 罗姓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历史上的罗姓名人有 罗隐 罗艺 罗贯中等。 台湾的罗姓人氏源自福建宁化和广东梅县。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