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自然沟通:要进行朋友式的心灵对话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31日 14:42 来源:

  不少人曾多次问过我:“陶教授,孩子的父母、老师、亲戚、朋友等,用了很多方法,千方百计要把孩子从网瘾里拉出来,但怎么也拉不出来。怎么你一拉就拉出来了呢?” “我什么时候‘拉’过孩子了?”我立即反问道:“我从来不‘拉’他们。因为‘拉’是一种强制性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我是用理性的心灵沟通,走进孩子的心里,让他们自己去认识,然后一步步地自己从网瘾中走出来。”这里的关键就是沟通。我认为,心灵的沟通是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学会做人的良方,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良方。

  但是,还有不少家长问过我:“陶教授啊,我们也和孩子沟通啊,你的书和资料我们也看了不少啊,你的那些话我们也给孩子说过多次啊。谈了大半天,怎么还是不起作用呢?真急死人了!”

  针对此类问题,我曾多次讲解什么是“知识”。我往往在“知”与“识”之间,加上一个不等号,即“知”≠“识”。“知”为“知道”(know),“识”为“认识、理解”(understand)。知而不识,不成其为知识;必须既知且识,方为真知。

  这也就是说,即使你知道某句话,但这并不表示你真正理解此话的内在含义并能用其指导行动。正如我前面讲过的那样,孩子们都知道“不好好学习,将来会去要饭、扫大街”这句父母们常常“唠叨”的话,但他们并不可能真的了解“要饭、扫大街” 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样的感觉,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很少有过类似的真实经历或亲身体验。

  为人父母的,对生活艰辛的一面当然比孩子理解得深多了,但是,这也并不表示他们能把这种体验准确而适当地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使他们也能真正领会。同样的话或道理,说话者口气、语速、语调的不同,说的时机、角度、场合不一样,对孩子当时的心态、感觉把握得好不好,等等,都是与孩子谈话效果如何的决定因素。这绝非是只要把我的某些话讲出来,对孩子重复一遍,就能马上奏效,立竿见影。同样的话语或道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下讲出来,是不会达到同样的效果的。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更重要,那就是我和孩子的父母是不同身份的人——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已经太熟悉了,对父母的那一套也太了解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早就不融洽了。现在,无论父母的话再怎么有道理,也同样会被他们反感地当做耳边风而毫无作用了。因此,做父母的不只是要记住并会说别人的什么话或某些大道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合格的父母,要能让孩子感到亲切、可信赖,如同真诚、平等的朋友一样。这就需要一个过程——父母本身改变、改进的过程。所以,我劝这些家长们切切不要急于求成,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复述我的言语的层次上,而是要首先学习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正确的沟通方法,这样亲子之间的互动才能真正得到改进。到那个时候,父母的话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

  同样,“沟通”这两个字很容易说,很多人也知道要“沟通”。但是,要真正懂得怎样去沟通,怎样真正做好心灵的沟通,那还是需要下一番真工夫的。

  有位天津的母亲曾十分痛苦而困惑地向我倾诉道:“我看过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书,也看过你陶教授的书,知道要和孩子沟通,或给孩子写信交流,要跟孩子做朋友。有一天, 我写了一封三页纸的信,好不容易把孩子弄到身边。我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孩子啊,妈妈过去错了,现在妈妈真的想改进,要和你做朋友。你看,妈妈写了这封信。’接着我就开始念给他听:‘亲爱的孩子,从今天起,妈妈就是你最真诚的朋友……’我还没有念完半页,他就跑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不是和孩子做朋友,这好像是要恩赐给孩子一个“朋友”;这不是沟通,这只是一相情愿式的宣告。以前,你总是以旧式父母的身份对孩子说教、训话、责骂,现在突然一下“要”和孩子做朋友了,还是你父母要如何便如何。这种以上对下、颐指气使的态度早就让孩子十分厌恶了。怎么能你要训就训,要打就打,要做朋友就做朋友,孩子只有听命就范的份儿?这在当今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做朋友”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互动,需要深入的心灵沟通,不是这种形式上的单方面说一下就可以了。若真要和孩子“做朋友”,应该是和孩子“交朋友”。这个“交”就是交流,就是沟通,就是要用日常种种真诚的行为去让孩子感受你内在的心迹。直到孩子真的觉得你是他的朋友的时候,你才能与孩子成为彼此的朋友,能彼此谈心、交心的朋友。

  所谓“沟通”,必须是两相情愿的心灵交流,必须是平等的、互动的、真诚的、朋友式的、发自内心的心灵沟通。要想和孩子沟通好,一定要了解孩子,不能抱着老观点:“自己的孩子,我还不了解他?哼!都是他不懂事。”持这种想法的家长们,是不可能作好与孩子的心灵沟通的。他们只有及时学会自我反省,体会与时俱进的深刻含意,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心事。

  过去这一二十年间,三方面的社会转型同时进行,时代在迅猛发展,信息在飞速更新,有部分家长是有些不太跟得上的。 而且也正是由于变化太快,孩子年龄较小,对此前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事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总觉得那是好遥远好遥远的往事,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而且那些事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但对之毫无兴趣,还觉得父母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一再提起,让他们非常厌烦,根本听不进去,嫌父母啰唆,渐渐从情感上离父母越来越远。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现代青少年与长辈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孩子是未成年人,也就是说还处于“不懂事的年纪”。但是要记住,我们不能这样去给他们贴标签,那样只会使他们反感。因为,孩子们总认为他们什么都知道,他们常常反倒觉得父母什么都不知道,起码远不如他们知道得多——那些不怎么与时俱进的家长们也的确如此。父母作为成年人,应该有更强的自制力,不要和孩子斤斤计较,切不要动不动就说:“你知道个屁!”心里也不要这样去感觉。不然,就难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话,更谈不上什么心灵沟通了。

  要和孩子沟通好,父母首先要做好前面提到的几条:一定要放松心态,以缓和谈话氛围;分清大事小事,以把握好互动分寸;学会理性“抱怨”,使孩子感受到你生活中更真实的一面,即让他更全面地明白你的内心世界。此外,父母还要尝试着走进孩子的思想领域及生活圈,如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聚一聚,以了解他的结交范围和兴趣爱好;自己也要学会运用电脑和上网,以便能通过网络与孩子沟通;跟孩子的老师谈一谈,更多地掌握孩子的情况动向。如亲情有所好转,可以带孩子一起出门散散步或旅旅游等。这样,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就渐渐多起来,家庭气氛慢慢好起来,双方交谈越来越自然,真正的亲子沟通就水到渠成了。

责编:英子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热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