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频道 > 法国电影回顾展 > 正文

左岸派Left Bank Group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05日 14:16)

  60年代中期,法国“新浪潮”电影转入后期,以阿仑·雷乃、瓦尔达、罗伯·格里叶等为代表的“左岸派”(因居住在法国塞纳河的左岸而得名)声誉日隆。他们的影片更新重末探讨现代人的迷惘和心理过程本身,很少直接表现浪漫主义的抒情主题;更多地热衷于进行各种心理实验,向体现存在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方面进了一大步,并吸纳了伯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布莱希特的戏剧技巧。 由于他们与新浪潮电影导演的风格非常接近,有时也被归于新浪潮电影名下。但“左岸派”却公开拒绝被贴上“新浪潮”的标签。然而,由于1959年《广岛之恋》的出现正好赶上“新浪潮”的幸福之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看作“新浪潮”的一部分。

  “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作用“广岛之恋”(1959)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两片的导演都是阿仑·雷乃。前者编剧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后者编剧是罗伯·格里叶。两位编剧都参与设计了导演构思。由于“左岸派”导演和文学有深切渊源关系,所以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有时偏离电影固有的形式太远,像杜拉斯后来独立拍摄的电影,往往是一些静态的画面,配上文学性极强的画外音(如《印度之歌》,1975;《阿迦塔》,1981),因此被称为“非电影”。但阿仑·雷乃在视觉和语言之间却找到了非常完美的平衡。

责编:赵蕾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