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产影片的制作成本一般不超过100万新元。虽然是小成本制作,但优秀国产影片在新加坡的票房回报却十分客观。1998年由新加坡导演梁智强自编自演的影片《钱不够用》制作成本仅80万新元,但在新加坡票房收入竟高达580万新元,至今仍占据新加坡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的首位。
影片取材于现实生活:繁华都市里三个不同背景的主人公,虽然经济基础大相径庭,可是面对生活压力,他们却面临同样的问题:钱不够用。影片把人们经常抱怨的所谓"钱不够用"的"祸根"透过幽默的剧情表现出来,很多观众甚至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故事居然就在情节里面。
其实,有很多新加坡国产故事片都试图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反映新加坡的都市生活。这种电影题材的普遍性自然是因为新加坡城市化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
采访新加坡电影委员会秘书长萨德努丁:“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没有中国那样几千年的历史,所以我们的影片主要是表现城市人所特有的忧虑和困惑。最近上映的新片《小孩不笨》也是这样的题材,在新加坡反响非常不错。”
同样由梁志强导演华语影片的《小孩不笨》是新加坡2002年最为卖座的电影。故事讲述了在不尽合理的教育体制下,三个小学生如何应付学业的压力和家庭的冲突。
《小孩不笨》不仅受到新加坡传媒的大力赞赏,也在新加坡社会的各个阶层赢得广泛好评。
尽管新加坡的电影制作和票房回报从1996年开始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势头,但新加坡电影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依然存在许多严峻的挑战:除了国内电影市场狭小这一先天的制约因素外,还有本土电影人才的匮乏和来自进口影片的激烈竞争。
新加坡政府在1998年设立了新加坡电影委员会,每年由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经济发展居三家政府机构各拨款100万新元,用于拍摄及推广新加坡国产影片。
2000年新加坡电影委员会首次和新加坡星霖电影公司合作制片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部名为《鸡缘巧合》的英文影片在2001年多伦多影展备受关注,更在当年美国迈阿密国际电影节上夺得特别评审团大奖。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李玉全:“我们坚信新加坡有很大的潜力通过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交流,将新加坡的本国文化介绍给其他国家。目前我们很重视电影文化的交流,有几部新加坡影片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都受到欢迎。”
新加坡电影委员会不仅致力于开发本土电影的潜力,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海外电影市场,把开展国际合作列为新加坡电影发展的长远战略。
新加坡电影协会主席、新加坡电影委员会委员陈继贤:“我们领悟到因为新加坡国内市场很小,新加坡人口毕竟只有四百万而已。所以我们的国产电影必须取得区域与海外观众的认同。政府设立新加坡电影委员以后,给电影产业设下了定义,也加强了投资者和可能成为投资者的机构和单位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