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腔·反二黄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04日 10:23
反二黄:京剧曲调。在二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调式交替和暂转调,形成双重调式性或直接转入上五度宫调系统,直至形成独立调性的唱腔结构,谓之反二黄。胡琴定弦由二黄的sol、re变为反二黄的do、sol,音高不变,唱名变化,前者内弦唱名变为后者外弦唱名,故得反调之名。反二黄板式结构与二黄相同,板式也比较丰富,有“原板”、“慢板”、“导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反二黄成套的唱腔中,导板有时借用二黄的,然后由过门转入反调,其间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反调形成的轨迹。反二黄上下句落音和二黄基本相同,但由于旋律的高低对比,变化,使落音较灵活。反二黄的音域相对比二黄宽,旋律迂回曲折,跌宕有致,不仅鱼油中低音区低回深沉的情调,更有高音区悲愤激励、苍凉凄楚的情调,尤其是大段的成套反二黄唱腔,常成为京剧唱腔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唱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