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流行音乐:“光天化日下的衰竭”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2日 15:2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邬焕庆):北京时间6月19日,已经有些气息奄奄的“中国歌曲排行榜”给自己扎了一剂强心针——第二届海外票选颁奖典礼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剧场举行。

  这台本可以在美国之外任何地方举行的小晚会主办者硬是死扛着业内的反对和美国人的白眼,动用了一切手段而终于“如愿”;但夸张地号称有“4亿中国听众”的“盛会”一不小心被北京音乐台台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露了底:“中歌榜举办海外票选颁奖典礼的目的就是希望此次赴美颁奖典礼为海外华人带去好的音乐,也为内地原创歌坛注入新的动力。”好的音乐非要自己带去?内地歌坛的动力已经缺乏到需要“出口转内销”?

  米高梅剧场的“中国秀”已经无声地落幕,被主办者口口声声称为“轰动”的演出甚至没有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那怕一瞥。

  再奢华的粉饰也无法掩饰一个事实,一个令中国流行音乐圈内人心惊肉跳的事实:在由下意识地制造花边新闻、潜意识地捞一把、无意识地走向衰竭等构成的“意识流”中,中国流行音乐已经面临着无处流行的尴尬境地。

  下意识:制造市井谈资的花边新闻

  1986年5月, 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当崔健穿一件长褂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一曲《一无所有》唱罢举座皆狂,以摇滚乐为代表的中国流行音乐就此成就风气。这一年,被中国流行音乐者称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元年”。

  20个年头后的今天,《一无所有》成了老奶奶嘴里的“很久很久以前啊……”,大家的耳畔是《两只蝴蝶》在没完没了地赤裸挑逗、呻吟,脚边是由日益发达的娱乐传媒喋喋不休一群男女的绯闻、官司、毒品、交易等捏成一团的流行乐“痰”——中国流行音乐短短20年,已经远离音乐的原创性记载、思索、传诵和流转,最大的硕果是“下意识”地制造着供人们在餐中睡前乐呵乐呵的花边新闻。

  真假“刀郎”、某某死了、某某生了、某某病了……这几年流行乐坛只有流言,不见音乐,甚至拥有从小保姆到“海归金领”广大收视群的《同一首歌》,除了港台新少旧多的流行歌,就只有顺口溜一样的所谓网络歌曲。中国流行音乐,你拿什么流行?

  也许,我们也不能责怪由诸多人等精心打造出的这种“下意识”,因为在原创性、现代感、本土化已经严重匮乏的中国流行乐坛,如果不制造出一些花边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恐怕用不了几个月就会被人们彻底遗忘。

  “非常好奇它是怎么从一个句子想到下一个句子、怎么从一个词想到下一个词的。最后只好把它读成一首色情歌,倒是显得思路清晰、词句赤裸。但是想到台下那些跟着大合唱的男男女女唱这歌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性爱情景,我还真是觉得有点不寒而栗。”一名评论者关于《两只蝴蝶》的这个评判,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当今流行乐坛“下意识”后的丑陋:除了两只莫名其妙的“蝴蝶”,你还能给我们什么?

  潜意识:炮制“流行”捞一把就走

  34年前,一位名叫伊维斯的英国农场主邀请1500人到他的农场——格拉斯顿伯里听歌,在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流行音乐节之一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人参加,人们在这个用顶尖的音乐与返璞归真的氛围构筑的一个音乐与族群的乌托邦里,享受着三天的非现实世界——在这些幸福人们的潜意识里,制造和感受流行音乐,不只是为了音乐,更是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感受不到这种幸福,因为在越来越“下意识”地擅长制造花边新闻的中国流行音乐界,“潜意识”里涌动的只有两个字——金钱。

  这种潜意识造就了流行乐坛的“捞一把就走”的现象,典型的代表是那位自称“刀郎”的四川人,精心炮制不到一年的“流行”就让他在2004年《福布斯》名人榜上排在了第13名,据说收入高达1200万元。但如今,“刀朗”何处寻?

  知名音乐人三宝曾在不久前对媒体提及到的一些“现象”,很好地为这种“潜意识”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注解:三宝承认影视圈高价买歌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包装捧红女演员特别爱用这招。曾经有一个电视剧的女主角颇有经济后盾,有大款帮她出钱,想请三宝再为该电视剧写一首歌专门给她唱,把女主角捧红;也曾有人想为艺术而“献身”,向三宝提出性贿赂。

  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的音乐消费群体是如此庞大,以致于只要在流行乐坛哪怕只“红”一天也能保证挣足“养老金”,如此气候,谁还会傻到为了留下一首真正流行的经典音乐闭门苦修而错过捞钱的“黄金时代”?

  这几年,我们见证了太多为“暴利”而制造的流行现象,如对“网络歌手”“超级女声”的包装等,但当这一切流行在策划者们捞足了之后,剩下的一片狼藉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甚至愤怒。中国流行音乐,那时谁还会接受你的流行?

  无意识:浮华掩盖下无法挽回的衰竭

  不能否认的是,无处流行的中国流行乐坛还是有一批血液里流淌着单纯音乐的音乐人在默默用功,《懂你》《暗香》等优秀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正因为他们,才让我们还对未来的中国流行音乐带有依稀的希望。

  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中国流行乐坛的集体“无意识”,无法掩盖中国流行音乐已经走向衰竭的现实。

  这种衰竭,不仅体现在流行音乐铁杆乐迷队伍的萎缩、分化和漂移上——以流行音乐演出的“圣地”北京首都体育馆的演出上座率来看,近几年除了王菲的演出算是“爆满”外,包括港台许多歌星在内的华语流行歌手的演唱会受追捧程度日渐低迷,“日演三场”“连演三天”的盛况已成传说。

  当今的流行乐坛很热闹:包装日臻成熟并“国际标准化”,流行歌手、组合新人层出不穷,专业音乐台遍地开花,甚至DJ成为热门职业等。不过,表面的浮华掩盖不了中国流行音乐无法挽回的衰竭。因为所有这些热闹里唯独缺少本质的东西:音乐本身的发展。

  事实上,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界在音乐本质上的迷失,早就有人尖锐地指出了危机:“中国流行音乐普遍缺乏现代感,让这一行的从业者几乎得不到多少尊敬。而局限在小圈子里的所谓另类音乐,一直都只有有限的听众,无论是民谣还是朋克,都是在地下,自我欣赏和繁殖。”“非主流音乐如何刺激主流市场,并不断造血,带来新的主流声音,是流行音乐得以循环的过程,在中国,这个循环是断掉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主流,也看不到非主流生长的希望。”

  更有人对当前网络歌曲火爆提出了担忧,认为这暴露出中国流行音乐体质薄弱的现状:在发达的欧美音乐界,网络歌曲没有形成潮流,就是因为音乐创作与生产都有着比较科学完善的规则体系,不成熟和稚气的音乐很难找到市场,而这却是中国网络歌曲的最大特点。

  十几年前,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健康时代,曾有一本名为《光天化日下的流行》的书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光荣喝彩。但现在,面对中国流行音乐的无处流行或者圈内外人们的掩耳盗铃,人们只能付诸一声叹息——为这“光天化日下的衰竭”。

责编:晓宇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