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永远的赵树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导演阐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5月10日 14:29 来源:CCTV.com

  说 明

  由于《赵树理》的文本尚在调正修改之中,因此,本阐述可供文本调整修改作参考;同时,本阐述也将根据剧本的最后定稿作修正。

  谁是赵树理

  谁是赵树理?他有些什么作品?他的小说里面有些什么有趣的人物?我国中年以上的大多数人可能还说出来,而中年以下的大多数人可能就说不全了:有的知道赵树理,但不知道他的小说和小说里的人物;有的知道赵树理小说和他小说里的人物,却不知道赵树理;有的干脆连赵树理和他的小说及其小说里的人物一概都不知。

  赵树理是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人,是我党培养出来的一位人民作家,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他扎根农村,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对农村和农民进行伦理和人性的审视,对生活和农民热情讴歌,在1943年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后来又写了深受群众欢迎的《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变迁》等作品。赵树理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二诸葛、三仙姑、小芹、小二黑、李有才、糊涂涂、铁算盘、常有理、惹不起、吃不饱、翻得高、小腿疼……,他们可爱、可亲、可气、可怜、可笑、可悲,深受大家喜爱。赵树理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通俗质朴,充满泥土气息,艺术手法多样,风格迥异,成就卓越,开启了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写作新传统,成为独树一帜的语言大师。当年,一位外国记者说:“共产党地区除毛泽东、朱德以外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赵树理。到目前为止,赵树理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为什么要拍《赵树理》

  赵树理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那么,拍电视连续剧《赵树理》是不是让大家都去学赵树理当作家,都去学“山药蛋派”写小说呢?当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在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时常感到社会生活中缺了些什么,或者说,应该大力提倡些什么。这恰恰正是赵树理身上明显有的:

  1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赵树理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充满了爱,把为农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理想,把“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当作创作要求,把自己当作农民代言人,替农民“进言”与“说话”。赵树理无论是下乡生活,还是到县里代职期间,经常进入不知自己是作家还是农村工作人员的忘我创作——工作状态。

  2 无产阶级美学观。

  赵树理扎根农村,与农民交朋友,与农民息息相通,血脉相连,一刻也不脱离农民,用灼热、期待的情感来赞美,以质朴、淳厚、诙谐的风格来讴歌。他的作品取自于生活,反转来又影响生活。赵树理的作品反映了赵树理的这种特殊生活,反过来,赵树理的这种特殊生活又成了展现赵树理本身的“作品”。

  3 做真人的人生态度。

  赵树理真挚、真实、讲真话,做真人,他一贯地讲真话,一辈子做真人。赵树理的创作道路和人生道路,可以用一个“真”字来概括,

  本剧就是要塑造一个大家心目中的永远的赵树理的典型艺术形象。

  怎么样拍好《赵树理》

  一 黑白赵树理——几个雕塑的启示

  我见过四个赵树理的雕像,二白二黑:晋城市和长治市师范各有一个汉白玉的雕像,沁水县城和北京现代文学馆各有一个黑色铜铸雕像。两个白色的赵树理,猛一看以为是文革时到处都伫立的毛泽东老人家的雕像,面容端庄有余,夸张了赵树理的“官相”,两个黑色的赵树理,脸、脖子、胸膛、腰、胳膊和腿都夸张的细长,都向前探着身子,俯视大地,仿佛正在询问、探究些什么,突出的是赵树理的作家和农民气质。应该说,这四个塑像的作者都非常热爱赵树理,可是四座雕像在整体构思、材质的选择和最后的成品方面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可以说,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赵树理。

  二 电视连续剧是最大众化的艺术样式之一,争取尽量高的收视率是电视连续剧永无休止的目标。那么,我们准备怎么样拍好《赵树理》呢?

  1 首先要表现好赵树理“这一个”人物性格。

  真实生活里的赵树理性格非常鲜明:农活儿全把式,犁、耧 、锄、耙、割、打、扬;卜课算卦、切脉看病样样精通;业余八音会、戏班,吹、拉、弹、唱全会;一人顶数角:生、旦、净、末;听戏时,两根食指当鼓锤敲击椅子;兴奋时,唱上几句党梆子,拍着大腿,手舞足蹈;不管在哪一家吃住、开会或谈工作,炕上、炉上、地上、门槛上都能坐,即便很脏,决不吹灰扫圪渣;吸烟,满满地装上一锅烟叶,吸一口递给别人,十来个人一支烟袋轮流着吸;出国,睡不了席梦丝床,习惯睡硬板;进城以后,他仍然穿着农民服装,到街头去转悠,喝酒像个华北的大车把式,一路走,一路喝,一个酒铺喝一杯,把钱往柜台上一放,一仰脖一饮而尽,走人,肚子饿了,在临街的摊子上,烧饼、豆腐脑,什么便宜吃什么,跟人力车夫、捡煤渣的老头坐同一条板凳,边吃边聊…… 但是,电视连续剧《赵树理》仅仅满足在表现赵树理的个性层面是不够的,它也不是赵树理的编年史。

  本剧要紧紧抓住一个“真”字做文章,在赵树理在为农民和如何为农民的问题上与人发生分歧的时候;在执行政策的某些干部为了私利,剥夺农民基本权利,他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候;在政策与人民的实际生活强烈矛盾对立的时候;在自己做人的基本权利被剥夺的时候……在这些关键时候,赵树理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和生活方式来面对环境,来处理矛盾,来坚持真理,来帮助党、国家和人民。我们要着力发掘和表现赵树理在这每一个特定的关键时候的特定的心里活动所呈现出的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等艺术细节。

  2 叙事结构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文化,要满足观众连续观看和不断期待的欣赏心理,因此,本剧追求流畅的叙事风格,不露创作痕迹结构方式。

  但是,前面说了,赵树理无论是下乡生活,还是到县里代职期间,经常进入不知自己是作家还是农村工作人员的忘我创作——工作状态。赵树理的作品反映了赵树理的这种特殊生活,反过来,赵树理的这种特殊生活又成了展现赵树理本身的“作品”。要表现赵树理的这种是创作还是工作,是作品还是生活的特殊的生存状态,需要我们在常规的平铺直叙的叙事结构中根据剧情发展,不时插入一些“碎片”。这种“碎片”既没有游离于整体叙事链之外,又起到了不断地提醒观众这是赵树理在创作,而不是赵树理的生活,或者说这是赵树理的生活,而不是赵树理的作品的作用……,总之,这种既似又不似,既是又不全是的境界能够引发观众的想象,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特殊的观赏快感。

  这种“碎片”的特殊形态的特点是:镜头与镜头之间有联系而不连贯,声音与画面形象在观众有印象的前提下而略加变形。这需要导演与剪辑师一起通过实践来实现。

  3 演员

  总体上追求:黑瘦土。

  选定李雪健饰演赵树理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名气,而主要是第一,他的形象和气质对头;第二,他有发掘赵树理这个角色的潜力和创造力;第三,他有创造角色的特殊魅力。

  在制作上,角色年龄从小到老跨度大的问题,演员接力的问题,影响到全剧结构,尚需认真对待而有得力的措施来和处理。

  主要演员下生活是本剧创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拟安排在2005年初。

  4 造型

  画面造型注意:

  第一,本剧主要场景在晋东南、太原和北京。本剧中,赵树理生活和工作过的农村县城有十几个,要突出阳城县;三十几个村子要突出沁水县的尉迟村、左权县的横岭村和平顺县的川底村,并且要有意拉大这三个村的造型差距,不要过于拘泥于生活真实;赵树理太原的住和北京住的院子,有些相似,也要注意拉大二者差距。“河南人穿绸,山西人盖楼”,盖楼,正是晋东南人的居舍特点,砖的、木的、石的、土的,根据戏的需要选景定景,对号入座。

  第二,化妆、服装、道具

  化妆要注意发型的时代感,注意遮盖演员的腮红、唇红;服装要注意做旧和打补丁的真实感,注意晋东南服装的特色;道具注重展现山西的悠久文化氛围和人文特色。

  声音造型注意:

  第一, 剧中角色可用些方言或口音,这是剧中人物生动和个性化

  的需要。因此,要尽量多选用山西的演员。

  第二, 本片音乐基调:真挚、纯朴、深情、优美,就像赵树理其

  人的感情及其作品一样。山西音乐的诙谐、缠绵以及赵树理家乡的“八音会”和上党梆子音乐的激越高亢、朴实粗犷也可以作为音乐创作音素,融合到全片音乐中来。

  第三, 每集头尾歌曲:

  山西,有“民歌的海洋”和“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美称,山西音

  乐有独特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本片头尾拟用易于传唱和广为流传的山西民歌。片头,配合大线条的大山和黄河,选择辽阔、雄浑、憨直、明朗的音型跳跃性大的民歌。片尾,配合清山、绿水、清泉、山桃花的画面,选择抒情、舒展、优美、情真意切的民歌。片头片尾的民歌都是要写景的,空灵一些为好,给观众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拍摄《赵树理》的过程,也是向生活,向当地老百姓,向赵树理学习的一次机会和过程,值得珍惜。

  韦 廉

  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责编:凌微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