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青歌赛”专家难评原生态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5月14日 19:55 来源:

  连日来,央视每晚直播的2006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成了收视热点之一。今年大赛新增设的原生态唱法,使得一批从未进过艺术院校的民间歌手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为比赛增添了亮点,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原生态唱法受欢迎

  从比赛中看,原生态唱法大受欢迎,如四川选送的藏

  族歌手扎西尼玛演唱的《山歌》美妙动听、别具一格;来自湖北的两个土家族兄弟演唱的《花咚咚姐》,其原汁原味、带着泥土气息的歌声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云南选送的“新稻子”组合,五个少数民族少女边舞边唱的《高原上的女人》,多变的唱腔、质朴灵动的风格让人为之眼睛一亮。

  界定标准有异议

  不少音乐界人士对原生态的界定标准提出了异议。担任数届“青歌赛”评委的歌唱家李谷一认为,如果把从没进过艺术院校的歌手称为原生态歌手,也许不会有人质疑,但按照此次参赛的标准,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及艺术院团的演员也可以参加原生态组的比赛,这就不大合适。李谷一说:“那种经过专业训练的嗓子,他们的演唱不能称之为原生态。”她还指出,不同的原生态唱法之间不具可比性,像蒙族的长调和哈萨克的民歌,怎么能放在一块儿比呢?所以,原生态唱法的意义不在于比赛,而在于展示。

  作曲家徐景新认为,目前对原生态的界定模糊,事实上,不少所谓的原生态歌手只是穿着民族服装、用当地语言、唱当地民歌,通俗的说就是“土”一点,实际上已并非原汁原味。“从歌唱艺术来讲,发声方法和感情的抒发是两大元素,把唱法分得太细,并不很科学。任何艺术,手段并不是第一位的,能否打动观众才是最重要的。”

  模仿演唱徒有虚名

  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歌赛”设立原生态唱法的目的是对这种演唱样式进行保护,让观众通过大赛对这种形式有一定了解。但从比赛中可以看到,不少参赛团体出于各种原因,纷纷“挖掘”选送所谓的原生态歌手,一些专业歌手为了得高分也去模仿原生态唱法,结果只是徒有虚名,形似而神不似。

  “原生态”怎样分高下

  “原生态唱法怎么比?不能比啊,难道谁的音高就应该分数高吗?”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指出:原生态歌手进入央视主办的如此高水准歌手大赛非常有意义,而且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法从展示的角度说,很有价值,甚至值得专业歌手学习,但要对原生态歌手“千姿百态”的演唱进行打分,“一定要分个高下,未免有失公平。”

  周教授说,美声唱法能比赛是因为有大量的作品包括演唱风格已经成为经典,“唱威尔第应该有威尔第的味道,唱莫扎特就该是莫扎特的风格,歌手的音准、气息、语言都有可以‘比’的地方;但是原生态怎么比,不能比嘛!”各民族各地区的原生态歌手为人们展示了民族声乐中最质朴的一面,“这个想法很好,他们的演唱也很有研究和学习的价值”,但是比赛要讲究科学性和公平性,“总不见得谁的音唱得高就是谁了不起吧,你唱得高可能是你天生嗓子好,但并不等于你唱得就比别人好,这对选手也不公平。”(《文汇报》5.9)

责编:周玫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