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好玩些,各种唱法推后写。
比赛叫“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所以奖什么,是我蛮关注的东西。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青年歌手大奖赛是真的看得见奖品的哦。我记得八六年那时候的一等奖好象是一台电子琴。其他奖品记得还有彩电,冰箱什么的。有一年是什么“阿里斯顿”杯,奖品就真有冰箱。现在回想起来最有意思的场景就是那年董文华得了民族唱法的三等奖,奖品是一台彩电哦。可羡慕死我了,想想那可是八几年啊,彩电还是很高档的东西啊。也许董阿姨自己都不记得她还从中央台抱回一台彩电了。后来说是大奖赛,基本上没看到什么实物或是金钱的奖励了。想想也正常。刚开始的那几年,这些个的大件电器还真能看出大奖赛的档次,现在让谭晶抱个大彩电站在台上不知是什么样的效果。再说了,中央台办的国家级的大奖,那个称号就够大的了。现今这个社会,有那么一个称号,彩电算什么啊?争气的主儿找个经纪人,签个公司;不争气的随便哪走走穴;哪个不能在短时间内挣个百八十台彩电的。
早年间央视还会请获奖歌手作央视的特约演员,还会发个特约演员的证书什么的。也在这个程序也没了,也是因为时代变了。如今还要央视约你吗?你挤破了头,我还不一定要你来呢,央视也发现自己值钱了。
得了奖后,还有些业余组的歌手后来就挤身职业行列了,好多原来业余组的歌手就被一些职业团体挖了去了。想想这个比赛还是有很多现实的意味的,对那个年代的歌手来说。现如今能来钱的方法多了去了,央视并非唯一的先择了,也就是为什么真正在比赛中,很难看到真正让人动心的歌手了吧,真有斤两的,也不一定非得到这来受累,考唱歌还不算,还得考那些幼稚的素质。
说到素质考核,不得不提起评委了。上面我说那些素质题幼稚,我想不少人会有同感的,大家爱看这个环节,我觉得跟爱看超女海选中选手出丑是一个心态的,所以央视别觉得自己有多高档。这个环节最出彩的不是选手,而是评委---腾矢初、余秋雨。
腾矢初老师(真的尊敬才这么叫的)面对选手出现的种种丑态,他的点评是精准而又有分寸地给选手保留了面子,让人在“明白”不足的同时,又不失脸面,很好的一个人。
余秋雨老师更是把一个个幼稚的题目,和有些选手近乎弱智的回答,通过他自己博古通今的学识,给观众带来了一个个生动的解答,从中得到很多知识。
谢谢他们!!!
演唱的评委也是经历了许多的变化的,从早期的郭兰英,到现在的宋祖英。不好怎么说了,因为毕竟她们都是专业的,她们心中一本帐,观众心中一本账,但对出色的歌手,我想稍微有点这方面细胞的朋友,和评委的感觉差不太多的。
说说伴奏。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的比赛都是现场伴奏的,有一年,还请了黑鸭子来合声,过瘾啊!我觉得真真的歌唱就是要在伴奏下完成的,那样才能更全面地考验歌手的能力,和把握现场的能力。而且唱过歌的人应该都知道,现场伴奏肯定要比用伴奏带唱得爽,我想真爱唱歌的人是不爱用伴奏带的。自从用现成的伴奏带以后的比赛,我总感觉象是一个大型的卡拉OK演唱会。也许央视会说,这是为了现场效果,呵呵,这就不好说了。就象春晚等等大型晚会,对口型假唱,也可以说是因为电视艺术的需要,才那样做的,而不能叫假唱,这永远是他们有说话的权利。也许请伴奏更麻烦,给赛事添了很多事吧,那么多人那么多场次,全用伴奏,那得请多少人,花多少钱啊。不过我还是很怀念当年的现场伴奏。美声的用一架钢琴,加些管弦乐队搞定;民族的把民族乐器全上自齐了,伴奏的人全穿着民族服饰;通俗的键盘、架子鼓、吉他、贝司,真的很棒。
什么都在变,比赛也在变,就象快餐店越来越多,这个比赛也快变成了国家级的文化快餐了。
(来源:搜狐博客 都市小老男人)
责编: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