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本网特派记者李娜 北京报道)在14日晚上20进12比赛中新设置的命题考试,作为一个青歌综合素质考试的一个全新形式,观众反应却是平平,甚至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方式真的可以测试出选手的素质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青歌策划秦新民,他针对大家的疑问做出了解答。
记者:“命题对话作为一个全新设置的考试形式,它设置的初衷是什么?”
秦新民:“我们综合素质从第八届开始一直延续到这十二届,许多观众和观众给我们提出意见,认为我们之前考的综合素质考试更倾向于考知识方面,所以我们就专门设置了综合知识考试,但我们也想到素质这一块也要考到,为了解决这这个问题,我们设置了这个命题考试.”
记者:“那么它是要测试选手什么方面的素质?”
秦新民:“我们把题目提前给了选手之后,他首先要有结构一篇文章的能力,他在写文章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考核选手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接下来在现场进行表述时,又可以考选手的表达能力,同时在选手与评委的对话中,又可以考察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所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考核。”
记者:“你觉得昨天的命题考试达到你们所预想的效果了吗?”
秦新民:“它一个新鲜事物,这个新鲜事物,无论对于选手、评委、还是观众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你想在第一次的尝试的过程就很完善、很成熟,是不可能,命题考试也不例外,昨天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还是有待完善的。”
记者:“那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会继续推行这种考试形式吗?”
秦新民:“肯定会的。”
记者:“那是完全相同的形式,还是有所调整或改进?”
秦新民:“会有所调整和改进的,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演唱形式的歌手对考试题目做一些调整,去适应选手的学识水平,比如原生态,我们就不能像要求美声组一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因为毕竟这些选手中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偏远农村,无论是眼界还是学识,都不能和美声组相比较,如果我们还是采用这种方式,他们可能无法回答,所以我么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题目的设置。我们可能采用不出题,而是采用现场即兴提问的方式去考,比如我们可能会让评委根据他所唱歌曲,从中找出其中一个关键词来提问,问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这样就避免了题目的约束,为什么余秋雨昨天说选手‘假’、‘大’、‘空’呢?这就是选手把这个题,当成个非常正式的事,所以就用社会上流行的非常正式的或‘假’、‘大’、‘空’的语言来回答。”
记者:“对于昨天余秋雨说选手‘加’‘大’‘空’,认为选手不应流露感情,是不是过于尖刻,因为很多选手能走上青歌的舞台,自然会有一些艰辛的经历,在舞台上情绪激动也属正常,您怎样看?”
秦新民:“我个人认为这不叫尖刻,因为在这个考核的环节,评委应该是理性的,很客观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余秋雨对于选手出现的问题,应该准确发表他的观感,他的意见,因为毕竟是一个考试环节,而不是一个安抚的环节,他只是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去说明问题。”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命题考试只有四个题目,可供选择的太少,因而很多选手都是重复说一个题目,而且在内容上也是重复不断,这对于一个电视节目,从观赏性角度来讲,你觉得怎样?”
秦新民:“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考试,题目出的既不能太宽泛,又不能太少,既要给选手自由选择空间,又不能过于宽泛,宽泛就不好把握标准,就像高考作文一样,就一个题目,就看你个人怎么去表达,因而选手重复这不是题目的问题!”
记者:“那这是什么问题呢?”
秦新民:“这是选手个人的问题,他们没有领会题目的真谛,而是采用一种官方的语言,余秋雨说的‘假’‘大’‘空’确实存在,比如功夫在诗外这个题目,很多选手在一分钟的规定时间内,用半分钟去说明诗的背景,这就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还导致了重复。”
记者:“那就你们最初设置这种考试形式时,你们所设定的标准是怎样的?”
秦新民:“在同一个题目下,你首先要准确理解这个题目,然后你要选择一个非常适合你个人的一个切入方面,而且同时应该是个人真情实感的发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体现你的思想和智慧。当然评委也是有自己基本尺度的,比如语句要通顺,结构要完整,不要出现基本的语法错误,如果再能有所提升,体现你自己的思想的话那就更成功了。”
记者:“那你认为你们这个命题对话的设置就各方面的反映来看是成功的吗?”
秦新民:“当然是成功的,这点我是很肯定的。”
通过对策划秦新民的采访,我们发现命题对话是青歌组委会精心设置的环节,选手应该认真领会题旨,才能不至于出现第一场选手出现的问题,希望以后的比赛中选手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在这一环节有更好的发挥。
责编:梁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