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了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选手所选的歌曲有待引导,不应过多偏重于外国歌曲和翻唱歌曲。
7月12日第一场“美声唱法”几乎有百分之九十的歌手,都是用意大利语或英语演唱外国歌曲,只有两首中国歌曲。
7月17日晚上的组合比赛中,也有不少观众熟悉的歌曲经过改编之后亮相青歌赛场。“天津大学北洋合唱组”演唱的《蝴蝶》原是一首芬兰歌曲;“蝌蚪合唱团”改编翻唱的也同样是一首外国歌曲,而且是世界著名歌星麦当娜的《美国派》;“八风组合”则是将一首在中国传唱久远的歌曲《映山红》进行了改编;“非常男女”组合翻唱的歌曲《你最珍贵》是音乐剧《雪狼湖》中的插曲;“飞翔鸟”组合翻唱了歌曲《我们的爱》。据统计,除掉7首新歌之外,翻唱歌曲占了主流。
观众是否欢迎这样的做法?第一场美声唱法进行期间,观众便发短信提出疑问:“前七名都是唱的外国的歌曲,这么好的嗓子,为什么不用来唱中国歌剧的作品,音乐学院的教授们用中国歌曲做教材,就教不出美声的唱法吗?”
观众公开批评了英文歌太多的短信是由当晚监审组的成员李双江念出来的,这显示了央视的大度。另一方面,这个举措是否可以看作是中央台也认同观众的这个疑问呢?
我们为什麽要对选手挑选参赛歌曲这样原本属于参赛选手自己的事情“横挑鼻子竖挑眼”?
“诗言情,歌咏志”是中国自古以来对诗歌与音乐功用的划分,这种划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就写道:“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原生态唱法的选手为何在参加完青歌赛团体赛之后有的身价涨了10倍、率先成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唱的内容确实是在表达他们真实的心声。
重要的不是演唱技巧而是演唱传达出来的情感,动辄《威尼斯狂欢节》、《再见我将去远方》,对于我们这些外行而言,确实有些犯晕,提出疑问也就在所难免了。惟有真实最动人,让我们鼓励原创、鼓励表达自己心声的原创吧。
扩大而言,歌咏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歌手还要有自己的节气与志气。西汉的匡衡是著名的苦读典故“凿壁偷光”的主角,幼年的时候匡衡家贫,没有油点灯,于是就凿穿墙壁借邻
居的灯光读书。长大之后精通《诗经》,当时的儒生有这样的流行语:
“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匡衡来了,别说《诗经》了免得班门弄斧;匡衡说《诗经》的水平很高,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让人高兴。匡衡最后官居汉元帝朝的丞相,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但就是这位匡衡,却不敢和元帝时为非作歹的宦官、中书令石显做一丝斗争,于是在元帝驾崩、成帝登基之初就被人弹劾,最后被免官为平民。
匡衡为相5年,基本上一事无成。缺少了志气,虽然保住了相位但最终徒留笑柄。时代虽然已经大大向前发展,但节志长存;文人与歌手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同属精神领域范畴,而且今天的歌手所面临的考验比匡衡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重提节气和志气问题,也算是与歌手尤其是获奖歌手以及读者共勉吧。
责编: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