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还是青歌?这是一个问题。看了几场青歌赛之后,忍不住心中泛起这么个疑问。嘿嘿,当然只是套用一下莎老的句式而已,倒没有那么难得出答案。因为一看之下也就明白,两个节目根本不是一码事。
这次的青歌赛,老实讲,耳目一新。这个大赛举办多年了,最初几年看的时候还很关注,中间几年就觉得有些沉闷。尤其去年兴起的超女,把人煽乎地迹近疯狂。最高潮的时候,好多朋友撺掇我投票。也就是我手指头懒,只愿意按按遥控器不愿意发短信罢了。有时候窃想:倘若自己再回到学生时代,那肯定多了一堆的梦中偶像,足以使偶在迈向婚姻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当然这是男孩的心理,要是女孩,应该哭着喊着想唱就唱了。有了这个心理积淀,还能看回青歌,实在是青歌的实力使然,许多歌手的表现用震撼两字评价并不过分。
贬低超女吗?倒也不是,超女模式的横空出世不是偶然的,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再怎么说它是垃圾食品,小孩子们照样趋之若鹜,大人们图省事也喜欢吃两口,所以只要有人喜欢看,自有它的道理在。不过话说回来,谁要说一辈子就吃麦当劳、肯德基,那他一定姓上名帝。或者他信誓旦旦地和我说:哥们儿,请你吃顿大餐哦。哪儿?肯德基。那我非一脚踹过去不可。
区别可能就在这里吧。青歌呢,不用说是展示各种特色的歌唱水平的,美声、民族、原生态、个人、组合等等,蔚为大观。超女呢,则不尽然,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女孩前赴后继、矢志不渝而不管自己是否有这份天赋和能力了。所以,不管两者有什么相近的推广手段,其本质则是大相径庭。我不知道也不想评价各自的收视率,这是商业上的事,与观众无关。问题是各自可能造成的影响。
说到影响,虽说部分要取决于观众自身,自己最终要为自己负责,不过节目本身也应有其分寸。节目的制作方式、宣传手法决定了它能给观众什么样的明示与暗示,而这只有靠节目制作方的自省。当发现煽动起大批少年不思学业的时候就应当在宣传上有所克制,当如同卖身契般签下一个个选手的时候在商业道德上也应当有所担待。否则,节目本身就是面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失败。
其实,我有一个感觉,没有超女的刺激,可能就没有今年青歌赛的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件好事,毕竟沉闷的青歌与活泼的青歌相比其效果截然不同。但我也祈祷,千万别超女化,观众们有太多理由需要纯正的音乐展示,而不是场外煽情。这样就好比请客吃饭,我总还能请朋友们吃顿正餐,而不至于满眼麦当劳、肯德基而四顾茫然。至少现在,我对此很有把握,可以很大胆地说:想享受音乐大餐吗?哪儿?青歌赛!
文/宁静海
责编:苗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