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樊祖荫:原生态需要文化自觉,青歌赛推动“活体”传承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5日 01:10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本网特派记者王晶 北京报道):“原生态”这个源于环保术语的名词随着青歌大赛的举办响彻大江南北,从7月24日的比赛看来,来自云南、成都、青海、陕西、藏族、彝族、蒙古族、朝鲜族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歌手汇聚一堂,可谓一场传统音乐的盛事。对此,樊祖荫教授说:“青歌赛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体传承。”

    樊教授认为,我国具有很丰富的原生态民歌宝藏,而我们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却远远不够。上个世纪90年代他在创作《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时统计过我国一共有23个民族有民族歌曲。而到了今天,他手里已经掌握了近30个民族的歌曲。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民间民俗歌曲的普查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比如这次比赛出现的“羌族多声部”,就是在工作人员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后在大山深处找到的。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些从小就将歌唱融入生活的少数民族歌手大多意识不到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本次青歌赛新增的原生态演唱形式,恰恰通过宣传提升了歌手的文化自觉,让他们开始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

    由于本次大赛是目前在国内最早推出的“原生态”比赛,人们都希望能够了解大赛对于这种未经人工提炼过的与民族生活形态并存的音乐的评判标准。曾做过本次团体赛原生态评委的樊祖荫教授说:“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有它的两面性,一个是可比性,一个是不可比性。就原生态和其他歌曲的可比性这点看主要体现在:音要唱得准,要有乐感,节奏感要很鲜明。就是说在音乐素质上要有很好的水平。这些都是一样的。如果音唱得不准,肯定要扣分。当然原生态歌手根据歌曲的不同有他自己特定的音力要求,我们尊重他。”而且,据樊教授讲:大赛要求所谓唱法“原生态”,是提倡用民族语言、民族传统的表现形式、传统的伴奏形式来演唱。如果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就算演唱的是原生态作品,也不可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这就从另一方面鼓励了少数民族选手。樊教授说:“这才是这些非物质遗产活体传承的根本。”

责编:燕芳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