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特约评论]关于那厢的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9日 16:07 来源:CCTV.com

  中央音乐学院有位老师曾经和王力宏一起在云南采过风,过后直夸这个艺人勤奋好学谦虚懂事,所以也一改他给人留下的矿泉水瓶上的偶像形象,也因此让我对他的歌有所期待。直到有一天,听完那首《西厢》,心里忽然觉得,虽然用了古典的名,但到底还是流行那厢的事。

  看完原生态唱法的比赛后,再听民族唱法的歌,关于“那厢的事”的感受不由地又泛起,虽是应了民族的名,后者就像进了雕梁画栋的庭府,画屏绣锦帐,曲院风荷塘,它的美是不能否定的,却满是雕饰和粉扮,这让人想起古代的乐府与新乐府之间的事情。

  在南北朝那会儿,民歌也像这会儿一样很得政府的重视,于是专门有一个机构叫乐府,来收集这些民歌谣曲,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后来曲调都散佚失传了,其文辞的风格却得到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乐府也成了一种文体,成了他们在文字间寻找乡野情趣的试验田,于是便有了新乐府。罗嗦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原生态民歌和民族唱法或者这种风格的创作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乐府与新乐府之间的关系。有联系,却不是一回事,有这厢和那厢的分野。上一届青歌赛,这两厢就打架,其实是很无谓的,因为都没搞清自己的位置。

  民族唱法的重要产地——学校本来就是一个盛行均质主义的地方,对于自己都无法修正的先天缺陷,它只能是用一种知识权力的意识形态来掩盖。尽管每个声乐学生有机会和老师一对一地上小课,但都被灌输同一种演唱方法和艺术理念,这与民间的世系、部落、族群传承当中的自发性、多样性、随意性的熏陶式教育是有差异的,就好比你拿一件事当任务去完成和当兴趣去实现所得出的结果会不同。天才和天性的优势往往在原生态的情况下更能发挥出生命的本色,我想,这也是艺术终归要达到的妙境。

  当然,艺术的境界还有过程中的三层体现,那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初级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中间阶段;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最高阶段。这无非是说,当把一件事情当任务来完成的时候,终究也会有妙境的结果。要不,怎么会有各有千秋的说法。

  另外,各有千秋不但可以来说明艺术境界,也可以说明社会功能。早在诗经里,中国文人就已经把文艺的雅颂功能体现得明明白白。所以,你可以把民族唱法看作一种说法,以民歌的名义实现雅颂的功能,这才是要害所在,这也是解读当代文化的一个密码。

  搞清了种种,关于那厢的事,其实不必叫阵,社会有分工,文艺有功能,各司其事,各尽其职,文娱百姓,让青歌赛多点色彩,不过如此罢了。

  文/刘晓真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编:苗淼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