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张诒年 通讯员宗文瑜报道 近两天来,来自上海区域中心的研究员邵玲玲成为奥帆赛气象服务团队里的大忙人。她一边细心地关注天气变化,为参与残奥帆赛的各国选手及时提供短时临近预报服务,一边还要为“战友们”审核奥帆赛服务技术总结论文提纲。
“大型赛事精细化预报服务的经验是这次奥帆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青岛市气象局局长王晓云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趁热打铁,搞好技术方面的总结,让7年汗水浇灌的奥运服务之花结出饱满的果实。”2007年8月份青岛国际帆船赛服务一结束,王晓云就“逼”着业务人员将需要进一步研发、优化的业务技术问题归并为五大课题展开技术攻关,风的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中尺度模式解释应用方法、预报制作发布平台等多项成果在奥帆赛服务中进行了全面实践检验,为奥帆赛服务取得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年的奥帆赛服务中,邵玲玲有很深的体会,除了可应用的自动气象站、风廓线、浮标站等探测资料十分丰富外,集成显示平台、多种精细化预报方法使她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此外,青岛市气象局浓厚的互相学习、深入研讨的学术氛围也使她这个短时临近预报的知名专家受益匪浅。她记得与青岛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李庆宝交流奥帆赛区风的研究时,接触到一些青岛风的情况以及地形影响等方面的新知识,对于后来做好奥帆赛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预报员很辛苦,但要善于进行技术方面的总结,否则就是一个看图说话的工匠。”这是邵玲玲对年轻预报员经常讲的一句话。5日早晨一上班,邵玲玲就发现预报员董海英红着眼睛,就心疼地问:“是不是天晚上加班写论文了?要注意身体。”小董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接着又向邵玲玲请教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邵玲玲高度评价青岛市气象局在技术总结组织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她清楚地记得,在奥帆赛服务技术总结座谈会上,一改以住沉闷的局面,年轻同志踊跃参与、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崭新的思路。当年轻预报员提出自己的研究内容、请教论文写作的具体问题时,邵玲玲总是热心地给予指导。有的预报员委屈地诉说自己的选题被别人“抢”去时,邵玲玲就耐心地帮助寻找有研究价值的选题,或者从另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分析,直到预报员高兴而回。
经过认真的筛选,奥帆赛气象服务技术总结课题分为七大类,其中预报服务包括预报、个例分析、探测资料应用、模式应用开发等4个方向。为提高大家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邵玲玲于9月5日对气象预报、技术保障人员进行了培训,重点讲解了气象科技论文研究设想、创新内容、学术论文结构、编写方法等内容。邵玲玲注意到预报员李斌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就说:“记挺麻烦的,讲义可以拷贝过去。”李斌诚恳地说:“记一遍印象深,有些细节问题还要请教您。”
“与年轻人在一起交流,我也有很大的收获。他们大胆地提出思路新颖的选题,在交流中我也得到提高。”邵玲玲很高兴地说:“通过奥帆赛服务,青岛市气象局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提升都很快。我们不但要利用自己所长援助青岛,更要把奥帆赛服务的宝贵经验带回去,提高本地的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责任编辑:潘俊杰)
责编:史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