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网评天下精华区

从《西游记》看三教合一(atong2439)
10月28日 15:08

  “看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这是小时候听我父亲说的,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真的禁止我在小时候读《西游记》。由于电视的魅力,使我的女儿才几岁也喜欢看起《西游记》的电视节目来,不过真正令孩子感兴趣的只是“亦人亦猴”的孙悟空而已。我想,当初我对西游记的兴趣,大概也与我的女儿现差不多吧。

  最近重读《西游记》,才忽然发现,原来这本书的内涵非常博大精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三教合一”理念的鼓吹。“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宗教都处于为皇权服务的地位,这与西方世界某些国家,将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截然不同。所以这三教,随着各个朝代皇帝的喜好,有过不同的兴衰。有独信某一教的皇帝,也有信其中两教的皇帝,也有提倡过三教合一的皇帝。所以《西游记》虽然最后成书于明朝,但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却是从唐朝就开始流传。到了明朝,不管统治者的皇帝对这三教的态度如何,在国民中,尤其是在读书人中,关于三教合一的思想已经非常普遍,而《西游记》正是这种民情的一种典型体现。

  《西游记》表面上看是宣扬佛教的故事,实际上它只是以唐僧取经的故事来说事而已,作者借此对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表达。

  在取经途中,孙悟空杀得最多的是“妖道”,有人因此误会《西游记》是“褒佛贬道”的。其实,孙悟空虽然后来成了佛教弟子,但原来却是道教出身,他的本领也是从道教的师傅那里学来的。唐僧虽然是他的师傅,但实际上对佛理的领会还不如孙悟空,这不但从唐僧对孙悟空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例如唐僧曾对八戒和沙和尚说“悟空领会的是无字真经”,而且从取经途中这两人的表现也可以看得出来,例如每当唐僧遇到灾难感到担忧时,孙悟空就会以《多心经》的某段经文来点拨唐僧。

  如果说孙悟空是佛道合一的理想化身,那么唐僧就是一个“迂儒”的样板。唐僧虽然是个“胎里素”的和尚,但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儒家的忠君报国、舍身取义的思想。《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成佛,是为了完成皇上的委托。所以经取到了,他自己并不需要读这些经,就已经成佛了。严格来说,唐僧还没有取到经,刚到灵山,还没有见到如来,就已经羽化登仙了。

  《西游记》虽然对迂儒唐僧进行了讽刺奚落,但却借书中人物之口,提出了“学习佛道要以儒家为基础”的主张,认为学“礼”是一切的开始。在整个书中,不管是俗人世界,还是道教的上天世界,还是佛教的西天极乐世界,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和不可逾越的种种礼制。所以虽然《西游记》中揭露和批判了许多昏君,但依然在心中渴望着好皇帝。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辩证法的小说,它以辩证的观点,透视了“释道儒三教”和“皇帝”,指出了有真假好坏不同的三教,也有真假好坏不同的皇帝。《西游记》的理想是用好的三教来辅助好的皇帝。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网上关于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热门辩论话题,其实,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各有其优缺点。只有我们能放下偏执,兼容并蓄,才能创造出最适合我们的当今文化。


责编:李菁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