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张旭东:人文纪录片应重视并加强内容真实性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0日 09:55 来源:CCTV.com

  纽约大学东亚系张旭东教授在研讨会上强调:“纪录片不是旅游风光片,不是故事片,纪录片的性质本身即包含对真实性的理解。具体意义上,我个人希望以后中国人文纪录片,认清所对应的真实到底是什么真实,我们过多的可能强调一种真实是在摄影机对面,是我们要去找一个客观的,或者说是相对于主观的构件。纪录片更重要的真实性是纪录活动本身的真实性。真正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看到《故宫》、《丝绸之路》、《江南》的记录过程和工作方式,这个真实性可能远远大于拍的什么东西给我们的真实性。可能这个《江南》是不真实的,但是拍不真实的东西,生产手段和活动方式有它的真实性。

  纪录片的真实性相当大程度上存在于纪录活动本身,更好的纪录片,不但是纪录纪录工作本身,纪录活动本身的历史条件,包括政治条件、资本条件、技术条件都反映出来了。年初在纽约第一次看到荷兰非常有名的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他拍的愚公移山系列,一群欧洲左翼,非常理想的文学家,在中国待了三年,我看到非常震撼。当然他们也存在主观意图,认为中国文革期间发生非常大的变革,有一种新的人被创造出来,即使从头到尾怀疑他的意图,从头到尾看纪录片就是挑毛病,说多虚假,但是纪录片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表现,一个是让人自己说话,普通的工人、农民,在互相争论、相讨论,在对着摄像机说话的时候,有一种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就是跟意图相关的那种真实性。在七十年代的中国,完全由摄影机和人的对话,他是用法语采的,还有一个翻译,现场明显不仅是摄像机的介入。外国人到普通中国人家去采访,摄影机的移动,以及工作方式,镜头跟真实世界完全暴露在观众眼前。刚好这个工作方式的真实性和摄影机所展示出来的真实性,这里面的辨证关系,给人的冲击非常大。我觉得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的人文纪录片做得还不够。本身的生产机制没有充分以影像展示出来,而背后更大的能量、效能、局限性也没有表现出来,最表面的比如文学性、诗意、美,这些都是分散注意力的,反而把本身包含的那种强度(真实性)减弱了。”

责编:王丽华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