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油画一百年》 (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2日 08:32 来源:《艺术品投资》


    《中国油画一百年》 (上) 

《中国油画一百年》拉开油画作品电视展播序幕 

 

 

刘胡兰

1949年5月25日,一张张巨幅的朱德、毛泽东画像,注视着人民解放军的战车缓缓驶入上海市中心。这些画像大多是由上海美专的学生,根据《西行漫记》中的照片绘制的。而1949年,是中国美术不寻常的一年。在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面前,中国油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

来自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带动着各地油画家创作了第一批反映革命斗争和工农兵生活的油画。描写工农兵,这是当时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精神,所以20世界50年代这个油画的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这些饱含力量的油画作品,与年轻的共和国激越、昂扬的精神气概,翻身解放的人民向往光明、进步的心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油画家们用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笔调,宣告新的艺术时代已经来临。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开创了中国油画的新局面

董希文

1950年春天,在北京郊区进行劳动锻炼的画家董希文,接到一项光荣的任务——用油画的表现方式再现开国大典的场面。

当时,董希文只有36岁,对绘画的热爱已经让他拥有一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他先后在苏州美专、杭州艺专和越南河内美专接受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能画精细写实的肖像,也受到过现代艺术的影响1943年,董希文接受画家常书鸿的邀请,前往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敦煌。在千佛洞里度过的一千多个日夜,让探索中的董希文,开始寻找民族遗产和西方油画之间的交叉点。

面对“开国大典”如此厚重的题材,年轻的画家将怎样表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呢?塑造人物形象是这幅画创作时最大的难点。因为不可能写生,董希文只好放弃绘画手段的第一手资料,想办法收集照片和参考电影上的形象,寻找合适的角度。最后董希文采用了油画色彩丰富,空间真实的这种长处,并吸取了敦煌壁画这种装饰性的因素。经过三个月的辛勤创作,这幅长400厘米,高223厘米的巨幅画终于完成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通过这张画知道了什么是油画,提起油画,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是油画,因为那个时候从小学课本都开始引上这张画了,大家太熟悉了。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开国大典”实际上更多的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1953年4月,中南海怀仁堂里布置了一个特殊的美术展览。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参观的惟一一次画展,《开国大典》则是展出中最重要的油画作品。

亲自参加开国庆典的老一辈革命家,能够认同这种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新油画吗?据毛泽东的警卫员丁井文回忆,那天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中央领导人都去了,中央同志看了这个画以后激动地很。休息的时候,主席回来还看,重点是看这个《开国大典》,所以对这个《开国大典》的满意是想象不到的。

开国大典

这一年,《开国大典》被印制成年画在全国发行。画家董希文明确提出“油画中国风”的口号,却没有停留在同一形式的重复之中,他放下荣誉和喝彩,背起画架重走长征路,前往青藏高原,与新中国的油画家们一起在陌生的土地上继续着民族风格的探索。

 

 

1/3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