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个“归”是返乡,是我们人生的归途和宿所。 ——许江 |
许江 |
CCTV.com消息(《艺术品投资》):
棋
1989年秋季,在德国汉堡美术学院里,一连五天,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在这里摆开了棋局。这位到德国下中国象棋的学者,名叫许江,他的另一重身份是画家。照片中棋局,是他创作的装置艺术《神之棋》。
许江: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文革的磨难,又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复苏,还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种种挑战,在这个交叠的背景面前,今天的艺术该怎么样,传统的文化位置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索,我们远游。
许江在德国汉堡 |
1988年春天,许江来到德国求学,身在异国的他,和当时许多留洋的艺术青年一样,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危机。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健明:在异国把自己的文化看的更清楚了,因为你在中国,所有都是常态的,都是视而不见的,到你处在另外一个强势文化的时候,你内心有的时候会有一种悲凉。
在当时的西方艺术家眼中,一方面对东方文化无比迷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和山水绘画有神秘的向往;另一方面,他们对正在消逝的东方文化遗产充满嘲讽与诘问。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健明:那么他究竟下一步该怎么办,像他这样一个心思很重的人,他一定要找到一个他的主题。
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许江和一个会点中国象棋的德国同学,摆开了棋局。同学们好奇地围成了一圈。一个同学感叹说,这简直就是上帝之弈。就是这场对弈催化了装置艺术《神之棋》的诞生。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健明:那么他在棋里面能够看到一种绞杀,能够看到一种强势跟弱势的对比。这种东西在他的心目中非常浓重。
许江:中国象棋的方式以装置的形态来演练中西文化,东西文化互相之间彼此吸引,又彼此抗争的这样一个格局。
东方和西方,下棋和博弈,远游的许江在他乡找到了自己的视角和语言,他做了大量弈棋、下棋的作品,这之中既有大的历史背景,又有他个人的命运。然而,问题很快出现了,他的弈棋作品,让很多观众看不明白。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我们不要把许江看成是一个搞媒介实验的画家,他这样做是为了在绘画上表达得更多,或者说想超越绘画,使绘画成为一个载体,去表达一种精神和一些文化上的认识,当然这是很难的
在以后的几年中,许江几乎每年下一盘大棋,来演练他深邃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