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纯
CCTV.com消息(《艺术品投资》):2007年3月23日 对于上海市民来说,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对于一位来自湖南76岁的老人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罗尔纯,在他从事绘画61年后,举办了他最大的一次画展。120幅油画,是罗尔纯一生创作的检阅。也许没有人注意,在展厅一个抢眼的位置上,挂着一幅不大的写生作品。它尺寸不大,色彩淡雅,全然没有老人其他画作的红色与激情。也许是幅可以忽视的小画,但对于罗尔纯来说,这幅画是转折,是新生!
代表作《桂林三月》的由来
1974年的一个春天的午后,一位个子不高、身体消瘦的画家爬上了桂林叠彩山的山顶。他久久凝视着脚下蓝绿色的江水和远处的独秀峰,心中涌起一种从没有过的冲动,他飞快地在纸面上画出令人吃惊的线条。
写生的画家是罗尔纯,那一年他43岁。
这是一幅背离了传统的油画,没有体积,没有光影,画面上只是色彩的平铺,那时罗尔纯当时的感觉。
这天下午,在叠彩山的山顶,从这张名叫《桂林三月》的写生开始,罗尔纯的画风为之一变。
恰同学少年的罗尔纯
罗尔纯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一个叫虞塘的镇子,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在镇上小学教书,学校也就成了罗尔纯最早接触外界的地方。
这是罗尔纯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年幼的他手执画板,模仿着左边老师的动作。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张照片决定了罗尔纯一生的事业。
1946年,罗尔纯受到姑母的启发,报考了苏州美术专业学校。
设在沧浪亭中苏州美专安排的课程像这座建筑一样,中规中矩,校长颜文樑是一位留法的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深受印象画派的影响,在艳丽的色彩中弥漫着光与影的颤动。
五年刻板的古典主义教育,罗尔纯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但是他常常迷惑:这就是艺术的全部吗?颜文樑先生充满魅力的画面色彩,常使他有一种莫明其妙的兴奋。
毕业的前一年,罗尔纯赢得了学生中最高的荣誉。
也许是命运的呼唤,从苏州美专毕业的罗尔纯没有留在上海,而是来到了北京。但阴差阳错,他在这座红砖楼里做了十年的美术编辑。
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尔纯又终于拿起了画笔,他调入北京艺术学院担任油画讲师。那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学校,许多教师都是全国闻名的画家。不久,罗尔纯被系里的一位浙江籍教授深深吸引住了,他叫吴冠中。
吴冠中的讲义中往往有许多不为人所理解的超前意识,他提倡技、艺结合,鼓励创新,向学生介绍西方现代流派的知名画家。在与吴冠中的交往中,罗尔纯潜伏了十年之久的思考,又躁动起来。
这种由来已久的躁动,终于在1971年爆发了。但是,这种爆发还是试探性的,从桂林回来之后,罗尔纯再度陷入了迷茫。在当年的假期里,罗尔纯回到了他生活16年之久的故乡。
还是当年的石板路,还是当年的吊脚楼,少儿时捉迷藏的草垛,上学路上遇到的大嫂……罗尔纯沉醉在浓浓的的乡情中。家乡丘陵上的红土,染红了他的鞋底,也激发了他的灵感,罗尔纯躁动的内心似乎找到了宣泄的隙缝。这次返乡的所见所闻,后来陆续出现在他的画布上。
抱孩子的妇女、包黑头巾的汉子、驼背的老人、吸烟的阿哥,以及黄牛、山羊、黄狗,组成了气势磅礴的湘西风情大合唱。1984年,这幅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这是罗尔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大展。
在这幅作品中,罗尔纯试探性地使用了他钟爱的红色。这幅将近两米的画面,开始显现罗尔纯作品的特点,他用大面积的单色,硬朗的线条,奔放的笔触,描画了湖南农村集市的一角。站在画前,似乎你能听到高亢动听的湖南方言,闻到混合着各种牲畜气息的集市味道。后来,这幅画被纽约赫夫纳画廊收藏。
从此,罗尔纯画面上的红色越来越强烈,强烈得像陈年的老酒。后来,红色面积也越来越大,大到几乎充满了画面,他干脆使用纯色的红直接涂抹在画布上,用刀刮、笔抹,抒发着他对故乡的感情。后来,这种湘西土地特有的红色,成为罗尔纯创作必不可少的元素。
1995年,罗尔纯接到了参加油画学会首展的邀请。几个月过去了,钉好的画布上还是一片空白。罗尔纯苦思觅想,总是找不到合适的题材,他想到了放弃。
一天上午,罗尔纯在画室里毫无目地的走来走去,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块绣花布上,那是他从湘西带回来的民间工艺品,罗尔纯感到眼前一亮,他凝视了片刻,便站在画架前。红色,又是让人心动的红色,罗尔纯似乎回到了他的故乡,走在红土丘陵的一条小道上,迎面是穿着绣花衣服、背着孩子的苗族大嫂……
三天之后,罗尔纯的创作宣告结束。在给油画起名时,罗尔纯煞费了一番苦心。终于,“九月”这个单词从大面积的红土中浮现出来。它暗含着田地的丰收,也预示着创作的成熟。
作品展出时,一位画商开出了很高的价格,但罗尔纯表示此画绝不出卖。《九月》留在了他的画室里,每天画累了的时候,罗尔纯就会抬起头来,凝视着《九月》里那凝重的红色。
几乎每个画家都画过花卉,每个画家心中也都有自己的偏爱。凡·高曾画过十几幅向日葵,他喜欢花朵那艳丽的黄色,好让他用弯曲扭动的笔触表达他内心的痛苦。
罗尔纯的花卉画的很多,但重复三次以上的题材,只有《鸡冠花》。
这种花在湖南的乡下随处可见,乡村里的人春天在院落里随意洒下一把花籽,不用施肥,不用浇水,到秋天的时候,其貌不扬的花茎上就会开出大大的花朵。
罗尔纯喜爱鸡冠花安于贫贱的性格,殷红持重的色彩,他画了很多幅鸡冠花,其中的一幅参加了全国性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当有的评论家评价这幅画时,用了东方的凡·高这个说法,令罗尔纯很不满意,他说他就是他自己。
那时,罗尔纯还没有见过凡·高《向日葵》的原作。1990年,印象派的发源地向他招手,那一年,罗尔纯来到了塞纳河畔。
法国给罗尔纯很多的惊喜。卢浮宫里的藏画,街头画廊的展览,但当他托起画板作画时,画面上虽然是法国的风景,但依然流露出故乡的影子。
在这幅画上,谁能说这不是冬日夕阳下的湖南小村?
在这幅画上,可以找到湘西丘陵上的红色土壤。
罗尔纯不能没有红土地,在那凝重的红色中,他才能在画布上挥洒自如。为此,取得了法国艺术家居留权的罗尔纯,每年都要回到中国待上几个月。有人说他是“候鸟式的艺术家”。
出生在湖南湘乡的罗尔纯,不管飞多远,他还是魂牵梦绕那里的丘陵,那清澈的小河,那里纯朴的乡亲,那一片红色的土地。
责编:张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