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油画人物志·赵友萍》 
——随心所欲不逾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9日 10:34 来源:《艺术品投资》

     
    [内容速览]认识方法还有做人的原则,一个艺术品其实就是一个宇宙。它必须地形成一个圆,不是说圆形而是说他之间的关系要形成一个圆。

——赵友萍

 

赵友萍

 

CCTV.com消息(《艺术品投资》):2006年12月13日,中国美术馆。作为俄罗斯年的重点项目,《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绘画展》在这里隆重举行。展览汇集了列宾、彼罗夫、克拉姆斯科依、瓦斯涅佐夫、希施金、萨符拉索夫、列维坦等享誉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艺术史的绘画大师。而这些作品对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入的。在这一代画家中像赵友萍等成长为20世纪中国油画界的重要画家时,我们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其中的积极意义就表现得尤为明显。

 

赵友萍:在有一个呢就是向苏联学习,那时候说实在的,学油画的人没有可以看的东西,都是印刷品。所以那时候外文书店就成为我们大家伙经常往那跑的一个地方。因为那有很多苏联出的很多普及的一些美术刊物,画册什么的。

 

赵友萍于194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艾中信等名师。

 

赵友萍:正好我们家邻居,是国立艺专的教授,他们看了我跟我姐姐的速写,觉得还可以。他说你们去考艺专吧。我们就去了。

 

中央美术学院

 

在中央美术学院6年的学习,深刻地影响了赵友萍的人生和艺术道路,形成了她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成为她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赵友萍:学校派我参加那个赴西藏的慰问团,去那以后那当然是,那完全是大开眼界,你没有办法不拿油画的眼睛去看他们,而且感觉那里面还有铜管是一种交响效果。我去了以后在这方面感受非常非常强)。因为我如果没有西藏的这些经历,没有对他们这样的接触,我后来的画就是不可能的。

 

赵友萍:61年62年这就开始酝酿画这个。因为一个也是国家也要求,希望我们这样。一个是自己也有这个冲动。我的一张画的就是那个《女代表》。这个原型是谁呢,原型是我在农村,在他们的村子里头参加民主革命的时候一个妇女代表。

 

《女代表》


赵友萍:
他们的肤色给我的感受是什么呢,是一种生命力,是一种生命力的美,同时有一种地域的色彩美。太阳都留在他们脸上了感觉。不光是内容西藏的生活给我提供了很丰富的东西。形式也一样。所以我坚信形式和内容都是从生活里来的。形式不是自己瞎编的,自己可以有创造,但是他一定有根,他的根就是生活里头来的。

 

1983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派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进行了两年的西方油画艺术考察。

 

赵友萍:有人就提出来我们学油画的人,见过油画原作极少,所以就有人提出来我们可不可以出国,派人去出国看一看这些原作。就让我去了,系里也支持让我去。到那去了以后呢,主要就是两个,给的任务是临画,临画完了回来以后要交给国家。

 

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她潜心研究西方的油画,并访问了欧美十国。她一边临摹世界大师的作品一边思考着、对比着中西文化艺术,努力去寻找最佳结合点。

 

赵友萍:我觉得是取其精华,所谓精华是什么呢?是(能)为自己所用的,所以我主要是吸收他的色彩。其它我感觉就是在那个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上这种,有一种收获。他什么样的东西,进入了画家的眼睛,进入了画家的感情,他又以什么方式传达出来他这个感受。了解这些东西。

 

90年代初期她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以西画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中国画创作中的画理、画论和表现方法和中国泼墨技法,大胆进行实践,创造出了一批被她称之为"虚像画"的作品。

 

赵友萍:有的人干脆就说:赵友萍搞抽象的了,其实我觉得我挺怨的,我不喜欢抽象,我感觉他承载的东西太少。这也许是我不懂,反正至少我没到这一步。

 

赵友萍:这个说实在的我画这个虚像画啊,也是一种触发是偶然的,但是积累呢也是必然的,触发出来的呢就是我听音乐,90年,听音乐,听那个“蓝色狂想曲”。

 

  格施温的“蓝色狂想曲”。第一个乐章,让赵友萍感觉到汹涌澎湃的大海,整个乐曲的气势,和对应出的色彩使她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创作冲动。

 

赵友萍:然后我就很想画我就冲出来了,不管他那个,就乍着胆子,泼了,反正就是觉得要表现大海的话,汹涌澎湃的感觉,我地想个什么折,后来我就这样搞一搞试试。这完全是碰上的。

 

赵友萍:他总是心手相师的状态,因为你不能绝对控制它的走向。太具体了以后你控制不住,因为他总在走动。可能,把你的画引导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那你就把你脑子里的感受还有它提示出来的东西把它结合起来再往下画。

 

  在泼彩的实践过程中,赵友萍不仅保留了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同时也向中国的传统画理画论吸取营养。

 

赵友萍:我就觉得那个石涛的《话语录》第一章,是吾道一以贯之,虽然是孔子说的,但是我感觉他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认识方法还有做人的原则,一个艺术品其实就是一个宇宙。它必须地形成一个圆,不是说圆形而是说他之间的关系要形成一个圆。如果他在什么地方有漏洞的话,那他在艺术的处理上就是不完善的。  

  50多年的绘画生涯,赵友萍已经进入了“随心所欲不逾规”的境界,她的虚像画正是融合了全部人生体验后与自然结合的完美诗篇。

 

 

责编:张曦健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