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上周末中孚实业和华联综超两家公司的试点方案是最终获得了通过,这也就意味着第二批股权试点的方案已经全部获得了通过。除了清华同方以外,45家试点方案都顺利过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这一百多天以来股改试点的成果呢?这是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话题,我们在讨论开始之前,还是先来回顾一下这次股票改革的全景历程:
股权分置改革大事记
解说:1992年5月,《股份公司规范意见》及13份配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外资股并存的时代正式到来。
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的构想。
1999年12月,中国嘉陵和黔轮胎首次通过配售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的试点。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暂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2005年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批试点启动,6月17日结束。
2005年6月19日,第二批试点启动,8月19日结束。与此同时,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性变革开始全面铺开。
主持人: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其实,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的当天,也就是5月9日巴博士也是坐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个话题。所以今天请您来到这和我们谈这个话题可以说是对这个话题有始有终,巴博士,你能不能说说你当时坐在这里和现在坐在这里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巴博士:我想一向很少出现口误的主持人刚才出现了一个小的口误,把百日变成百年。实际上,我们的投资者和我们的研究者在这一百天里所渡过的心路历程真正是像渡过了百年。中国大量的政策,一系列失错和纠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使得我们今天才有这个大体比较好的局面。
主持人:我相信这个过程肯定是很漫长的,但是总结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记者是一共总结了三大看点,我们先一起来共同关注一下。
看点一:股改激发市场赚钱效应
在历时整整100天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期间,上证指数一改2001年以来四年中的逐波下跌局面,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整体走势画出了一个漂亮的“W”图形,总体上涨2.9%,期间最高涨幅达到18%,随着股改的推进,市场出现了赚钱效应。
在第一批试点的40天中,上证指数完成了“W”底的第一个“V”形的构筑,下跌6.34%。
在第二批试点大规模推出的两个月中,上证指数完成了“W”底的第二个“V”形的构筑,涨幅达到9.88%。第二批试点推出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高开高走,大涨30点。随后,又上涨了107.22点。已复牌的30家公司中首日实际涨幅小于零的只有1家。G股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热门板块。
赚钱效应不仅吸引了国内投资者,雷曼兄弟、荷兰商业银行、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花旗环球、大和证券等QFII也积极增持股改公司股票。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股改行情不会随着第二批试点结束而终结,相反,会随着股改的全面铺开而向纵深发展。
主持人:看了刚才这一段我想跟你谈一点就是,我知道你可能不太关注市场,但是我想市场有一次的下跌和一段时间的上涨一定会让你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上次5月9日当天股权分置试点正式启动的当天市场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当时我也和你讨论过你怎么看待市场的下跌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关系,你当时的说法是,你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现在我就想问你,那你感觉我们刚才这段片子里描述的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这种回暖和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以及第二批试点的成功,你觉得有关系吗?
巴博士:在5月9日那天我讲了一句话,我说我坚信含权的A股肯定比不含权的A股更有投资价值。那么经过100天的探索之后,我们已经知道整个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我们逐步的探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对价预期,比如大概就是30%左右的对价。这样使得我们新的流通股东比原来更有投资价值,这是市场上升的一个根本动力,如果再考虑到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利益趋于一致,这可能是中期推动市场转折的一个根本制度的转变。
主持人:感觉这次坐在这里说话好象比上一次轻松了很多。实际上在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当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股改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了一种充分的沟通,流通股的话语权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得到了重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资料:
看点二:流通股话语权得到重视
由于分类表决引入中国A股市场,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有了较好的保障,具体表现在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受到空前的重视,清华同方股改方案的否决就是明证。根据流通股股东的的意见,股改公司呈现出半数修改方案、方案不断创新、对价水平提高等三大特点。
统计显示,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24次修改了股改方案或配套方案,占第二批试点总数的55%。
第二批试点整体对价水平为每10股支付3.49股,平均每股比第一批试点多支付0.023股。
与第一批试点公司单纯送股不同,第二批试点除了推出简单明了的送股加承诺的方式以外,吉林敖东的缩股、宝钢股份和长江电力的权证,另外还有捆绑股权激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股东特别承诺等等创新方式不断推出,二级市场的活力在股改中不断得到激发。
与此同时,面对即将全面铺开的股权分置改革,流通股股东正在提前介入方案的制定,上市公司对流通股股东话语权的重视程度,又在受到进一步的考验。
主持人:在这我想特别强调一个词就是“空前的重视”,因为尽管很多人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过程当中仅仅是我们的流通股股东收获自己全力的开始。也尽管有很多人对这个方案有各自的看法,但是毕竟这一次是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这点你持有什么的样的观点?
巴博士:作为股东本来就应该享受这些权利,只不过是因为在股权分置条件下,由于这些条件的缺陷,缺乏了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所以就使得流通股股东权利得到了确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流通股股东意识也是一个觉醒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你刚才说的空前,不仅是流通股股东权利得到空前的重视,流通股意识也空前的觉醒,你看看这些投票率,参与率,我们可以说是创造了世界纪录。我们动用了交易系统,我们用了非常完善的系统来动员广大的,分散的流通股股东来投票,这么高的通过率,在全世界证券历史好象还是没有先例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看点就是,所有公司的股权分置,除了清华同方之外其它的股改方案都获得了高票的通过,当然这也是最受争议的一点了,我们来看看记者在这方面的统计:
看点三:股改方案得到高票通过
在股改短短的100天中,除了清华同方的方案没有得到通过以外,其余45家公司全部高票通过。
尤其可圈可点的是,第二批42家公司以100%的通过率圆满收场。统计显示,首批试点全部股东的赞成率是94.81%,流通股东的赞成率是78.35%,而第二批试点全部股东平均赞成率为98.31%,流通股东赞成比率为91.09%,均高于首批试点。其中最高的为华海药业98.86%,最低的为吉林敖东71.86%。
不过,在流通股股东平均参与率上,第二批试点公司比首批试点公司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第二批试点流通股股东的平均参与率是49.94%,低于首批试点的58.37%,其中流通股股东参与率最高的是苏宁电器,最低的是银鸽投资。
主持人:大部分都是高票通过的结果,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可能是因为这个结果开始大家谁也没想到,但是广受争议的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那么你感觉为什么在第二批试点当中42家试点公司会全部顺利的通过呢?而在第一批试点公司当中,4家里面就有一家没有通过。
巴博士:我觉得通过比例的高低并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主要的部分是它检验了我们原来的分类表决这个目前运算的框架是可行的。我们确认了A股的含权,至于每一家公司能否通过,那是流通股和股东之间自己的事情,所以第一批和第二批通过比例这么高,说明这个制度基本是可运行的,是可靠的,也确认了A股是含权的,其中,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样本,就是下一阶段我们怎样从42家里面总结出更多的经验。我们这次实行的先试点再进行制度建设,所以我们更期望在这46家通过的或者不通过的基础上,要有一个新的,可操作的,详细的指引来退出市场,来引导下一个阶段的股改工作。
主持人:更多的还是从制度的角度来判断这件事情,也有投资者来提出这样的置疑,就是说如果把它叫做试点,就意味着它是一个选拔赛,但是假如这个选拔赛的过程当中所有的选手都得满分,那么大家就会回头去想,会不会是这个考题存在着某种问题,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巴博士:当然,这给我们第三阶段的全面推广留下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我们现在的设计实际上是有利于方案的通过,那么下一步我们就可能实行一些更多样化的方案,比如我们在整个投票过程中,怎样让我们的机构投资者更好的代表基金持有人,这些方面就需要有一个制度来进一步完善。
主持人:我想我们的流通股股东肯定会欢迎听到这样的假设。那么,我想对于这次试点,就是从5月9日你坐到这里到今天,这中间走过的路程肯定心态有不同的变化,你能不能简单跟我们总结一下吗?
巴博士: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制度转型,中国的股市成长于计划经济,所以原来的股权分置我的理解是双轨制,计划轨和市场轨在我们股市中存在着一种表现形式,解决股权分置就是把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股市转轨为一个真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市,那么完成它一个功能的定位和制度缺陷的校正,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非常具有历史难度的事情。
主持人:那这一次百日试点已经结束。你觉得这种试点对于全面铺开股权分置改革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而且作为这件事情的一个倡导者,你对全面的股改有什么样的建议?
巴博士:我想整个股权分置改革可以说是围绕对价来展开的,为什么要支付对价,因为你刚才上市的时候说怎么不流通,现在又单方面修改契约,所以要支付对价。那么,这个对价是怎么设计的,怎么执行,对价的支付方式应该有哪些,现在对价的支付方式有送股,缩股等等,还包括一些承诺,那么对价下一步怎么执行,对市场的影响,所以整个股改就围绕对价来展开。这实际上也是前面推广以后下一步的一个核心问题,包括第一批,第二批中很多上市公司做出的承诺,这也是对价的一部分,那么谁来进行这些承诺的执行呢?尽管我们这些机构会及时的跟进,包括我们现在在对价前后中间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和市场可能出现的操纵行为,在前面推广时,也应该加强监管,也就是说随着股权分置的不断推进,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持人:有什么遗憾吗?
巴博士:总体的遗憾就是第二批的42家有一两家没有通过,可能值得我们收入研究的案例,这种可分析性可能更高一些。
责编:刘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