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倒扁运动”爆发后,有关李登辉欲通过分化国、民两党形成以“清廉本土”为号召的“第三势力”的传闻不断。但在岛内蓝绿二元分化结构短期内难以打破,李本人影响力有限以及国、民两党重量级政治人物不会轻易出走等因素的影响下,所谓“第三势力”基本没有空间。
李登辉意在防堵国民党重新执政
陈水扁亲信及家人弊案接二连三爆发,民进党长期标举的“清廉、改革”形象彻底破产,支持度直线下滑,为国民党2008年重新夺回执政权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令以“终结外来政权”、实现“台独”为此生目标的李登辉极为焦虑。李抛出要联合国、民两党本土派筹组“第三势力”的信息的主要目的有:
一是重新凝聚本土力量。“高雄捷运弊案”、“台开案”以及“国务机要费案”相继爆发,尤其是陈水扁被检方认定涉嫌贪渎,引起岛内民众甚至是民进党支持者的强烈不满,绿营内部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声浪此起彼伏。亲绿学者、民进党青壮派、“独派”大老高志明、陈师孟以及陈水扁2000年“国政顾问团”成员李远哲等人纷纷以各种方式呼吁陈辞职下台。面对绿色选民对陈水扁的失望、不满,尤其是浅绿与中间选民快速流失,为避免其在2008年“总统”大选转向国民党,李登辉意图打着“清廉本土”旗号接收这股力量,并拓展自身政治能量。
二是继续裂解国民党。李登辉在国民党主席任内的主要“业绩”就是将国民党一分为三,并终结了其眼中所谓的“国民党外来政权”。近年来,随着泛蓝三党的快速整合,尤其是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该党声势提振、支持度稳定上升,高居各党之首,民进党身陷弊案泥淖更为国民党重新执政创造了有利条件。李登辉不断抛出“吕秀莲上台、王金平组阁”、“王谢(长廷)共组新本土政党”等话题,就是意图挑动马英九与王金平之间的矛盾与心结,继续分化国民党,以达到防堵其重新执政的目的。
“第三势力”空间不大
李登辉宣称要推动“超越蓝绿、超越族群”的第三势力的主要手法:一方面是通过拉拢谢长廷、王金平等国、民两党重量级政治人物,由上而下带动政党重组;另一方面是重操当年筹组台联党的故伎,通过在2007年“立委”选举时网罗国、民两党的初选落败者在选举中由下而上自然形成,但这两种方式都难成气候。
一是岛内蓝绿对决的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打破。经过近二十年的选举动员,岛内逐步形成稳定的以统“独”立场为坐标的蓝绿两大阵营,双方基本盘实力相当。台湾选民大多非蓝即绿,真正称得上超越蓝绿的中间选民不多,缺乏滋养第三势力的政治土壤。如宋楚瑜2000年成立亲民党时,曾宣称“要走出国、民两党之外的第三条路线”,争取“对民进党不放心、对国民党没信心”的中间选民的支持,但最后却被归类为深蓝;李登辉2001年成立台联党也积极吸纳国、民两党的散兵游勇,最后却沦为“急独铁卫军”。此外,岛内不少政治人物为走出蓝绿二元对立的局面,也曾筹组过号称要走“第三条路线”的“泛紫联盟”、“山盟”、“民主行动联盟”、“台湾民主学校”等社会团体,但最后都难以形成气候。由施明德领导“百万人反贪腐倒扁运动”虽号称是一场超越蓝绿、统独与族群的社会动员,但有高达80-90%的参与者为泛蓝支持者,始终无法全面超越蓝绿对抗的传统政治格局。
二是新“立委”选制不利于“第三势力”的发展。将于2007年底举行的第七届“立委”选举,不仅席次将由现行的225席减为113席,也将采取“单一选区两票制”的新选制。该选制的主要特点是每个选区只产生1名“立委”,由得票多者宣告当选,这对资源雄厚、组织动员力强的大党有利,不利于小党的生存。在国、民两党的夹击下,“第三势力”难以通过选举的检验。
三是李登辉的政治影响力有限。李自卸任后一直退而不休、不甘寂寞,除借成立台联党染指岛内政坛,更变身为“台独教主”拼命鼓吹“急独”。随着台联党日渐走向泡沫化,李则意图借“倒扁”风暴另组所谓“第三势力”与民进党抢夺绿色选民,以继续保持政治能量。但李已是一个年逾八旬老人,政治声望快速衰退,除一小撮“深绿”选民外,不仅对民进党支持者缺乏号召力,甚至连其一手扶植的台联党也难以掌控,如日前李表态要跟进国亲发动的第三次“罢免案”却被党内挺扁“立委”硬生生推翻就是明证。
四是王金平不会轻易与李结盟。王金平是国民党本土派领袖级人物,李登辉一直寄望王带领本土派人物出走,以达到完全搞垮国民党的目的,但不易成功。其一,具有30年党龄的王对国民党怀有深厚感情,一向以“最忠贞的国民党员”自许,也深知其在政坛上左右逢源的政治能量来源于国民党,不会自刨根基;其二,历经两次“总统”选举败选的重挫,泛蓝选民凝聚力日益强化,唯一目标就是于2008年重新夺回政权,根本不容许重量级政治人物有分裂的空间。此外,国民党目前声势不断上扬,尤其是陈水扁当局深陷弊案风暴,增加了该党2008年夺回政权的机会。因而,除非王金平在国民党内被逼得无路可退,否则不可能轻易离开国民党,与李登辉结盟。就如朱立伦所说“王金平怎么可能放着第一势力不作,去作什么第三势力”。
五是民进党很难出现大的分裂。民进党因弊案风暴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党内也因“弃扁与挺扁”发生严重分歧,尤其是新潮流系“立委”林浊水、李文忠因不满党中央“一味挺扁”愤而辞职,使该党面临严峻的分裂危机,但不会发生大的分裂。其一,民进党支持者向以政党认同度高、凝聚力强著称,自“党外”以来并未因重量级政治人物的出走而出现分化。其最高目标就是延续本土政权,虽对陈水扁政权爆发连串弊案极度不满,但更担心民进党崩盘、本土政权倒塌,很难因“弃扁与挺扁”而分裂。其二,从历史上看,从民进党内出走的政治人物大多下场不好,如以许世楷为首的“急独分子”1996年出走另组“建国党”很快就泡沫化,前主席许信良、施明德退党出走后影响力快速衰退,在选举中背叛民进党的候选人更悉数都被支持者抛弃等,这让该党公职人员出现“出走恐惧症”。苏贞昌、谢长廷、吕秀莲等“四大天王”为自己的政治生命算计,不会轻易选择出走与李登辉结盟。
“第三势力”传闻仍将对国、民两党产生冲击
据透露,李登辉筹组“第三势力”的时机一是在国、民两党针对2007年“立委”选举初选提名后;二是在国、民两党提出“总统”参选人后,虽然李所提的“第三势力”难成气候,但这些传闻却将对国、民两党产生影响。
一是增大马英九处理与王金平关系的压力。王金平在“倒扁运动”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善协调的长处,政坛地位与政治分量得到提升。TVBS最新民调更显示,王的满意度高达56%,超过马英九的52%,位居岛内政治人物榜首。李登辉抛出的“第三势力”说进一步加重了王的政治筹码,增加了马英九如何处理与王的互动关系的压力。马英九已越来越看清楚王金平在岛内的政治份量与在党内的重要性,今后与王互动将会更加细腻,也会更妥当安排王的政治角色。马日前已不再坚持劝王接受2007年“立委”选举中不分区“立委”第一名的安排,释出不排除在2008年推出“马王配”的信息,就是对王示好的表现。
二是民进党“四大天王”之间利益交换与权力争斗更加复杂。虽然苏贞昌被绿色选民视为在2008年一役中延续本土政权、力抗马英九的唯一人选,接班优势明显。但谢长廷、吕秀莲等人仍在积极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局面,或增加自身与可能接班人选进行利益交换的筹码。为避免初选失利者因不满初选或权力交换的不公,公然与李登辉结盟,胜选者将不得不释出一些权力与落败者进行利益交换。
三是影响国、民两党对2007年“立委”选举的提名安排。由于“立委”席次减半,面对“僧多粥少”局面,国、民两党的党内初选竞争将极为惨烈,势必刷下不少有地方实力的政治人物。李登辉若网罗这些初选落败者另组新势力,必将对国、民党的“立委”选情造成冲击,起到搅局的作用,增加了选举的复杂性。两党在提名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不仅要在初选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更要对失利者晓以大义,防止其因不满初选的不公倒向李登辉。
来源:中国网 2006-11-21
责编:刘莉岩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