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抗战全面爆发前的一年。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背景下,旅法画家梁墨琰偕妻子,雕刻家苏清平踏上了圆梦敦煌的漫漫西行之路。
然而,这条路跟他们的想象完全不同。他们还没有到达敦煌,就领教了在西北美丽苍凉的风景背后那物资匮乏的现实,接踵而至的竟然还有土匪绑票、盗贼暗害、来自日本侵略者的较量以及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漠然和国民政府的推搡和腐败。
梁墨琰夫妇本为汲取营养而来,但目睹敦煌壁画的残破和毁坏,艺术家的良知促使梁墨琰作出了变艺术家为保护者的重大决定,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他们用智慧和真诚感动着老百姓,影响了许多年轻人,与盗宝者和掠夺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梁墨琰对敦煌是“一片痴情”,他的身上兼备孩子般的天真和睿智长者般的洞察,在深入探询敦煌壁画的技法之后完成对敦煌精神的理解,最终把小我的利益彻底放下,用生命写就灿烂的西域诗篇,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夫人苏清平功不可没。这个女性身上不仅有女人特有的细腻温柔,还有性格深处令人钦敬的担当和坚忍。最早她的支持可以说是出自对丈夫的爱,而后来则是对大义的明了和承担。很大程度上,她是他的影子,而他是她的镜子。两个人是一条心,彼此踩着对方的脚印前行。他们的爱情由艰苦卓绝而弥足珍贵,因不舍而决绝才倍显催人泪下。后来,尽管,梁墨琰倒下了,但苏清平安之若素地继续描摹的形象告诉我们,敦煌事业后继有人。
千叶三郎,来自日本的年轻画家,怀揣着对敦煌的热爱踏上寻梦之旅。同时,他还身负秘密使命——为日本军部寻找到金字大藏经的下落。在他身上,有着艺术青年的才华和激情,但也有着受军国主义所影响留下的烙印,他对中国民众怀有偏见,在与梁墨琰夫妇的交往甚至是交锋中,他的灵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洗礼。通过艰难的挣扎和反省,人性战胜了敌意,他完成了自己的人格书写。
而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更多的人参与了战斗,那些清沙不计报酬的民众,那些默默守护敦煌宝库的“飞虎金刚”,还有市井之内的无名英雄,甚至曾经为害一方后来能够深明大义的土匪头子,他们的群像与梁墨琰夫妇共同构成了一幅绚烂的时代壁画。
他们的故事告诉人们,掠夺只是暂时的占据,而非真正的拥有。敦煌文化属于真正懂得爱护和尊重的人民,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责编: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