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rget="_blank"> 苏轼两度临杭,1071年任杭州通判,1089年以龙图阁大学士出任杭州太守。任职期间,他修井、赈灾、治病、浚湖、开河、引水。“东坡肉”、“苏公堤”、“三潭印月”……无不在述说着苏轼与杭州,尤其是与西湖的不解渊源…… [更多]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臣),摭其表语,并谋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这段不足八十字的正史,记叙的是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北宋神宗朝,苏轼“坐作诗讪谤罪”,被御史台关进监狱,酿成我国历史上闻名千古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古往今来,历代朝政均以治水同于治天下。苏轼曾在《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中指出:“治河之要宜推其理而酌之以人情。”道出了治水不仅要顾及“水”的问题,更要注重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这个“人情”对水的影响。他在留守杭州时就把治湖作为首要之政,加大治湖力度,又说:“陂湖河渠之类,久废复开,事关兴运。虽天道难知,而民心所欲,天必从之。”这与他经世济民、体恤百姓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 target="_blank" title=""> 元佑四五年杭州灾荒,瘟疫流行,时任杭州太守的苏轼体恤民情,他派人做稀粥、药剂,救活了很多人。考虑到杭州重镇,苏轼捐了五十两黄金,加上公费,合起来办了一个病坊,叫做安乐坊,收纳贫困病人,为其治病。苏轼亲率医生分坊治病,得医而愈者千余人。在古代官方慈善医疗事业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安乐坊即为世界上第一个公立医院。
" target="_blank"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