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八年,苏东坡由礼部尚书贬为定州知州。他在定州勤于察访民情。定州城北的苏泉、西坡、大西丈、小西丈村一带地势低洼,四季泉水长流不断,大约有两三千亩闲置的水田地。苏轼便想到盛产水稻的老家四川眉山,如来个“南稻北移”,定会将定州变为富庶之地。于是,他责成专人,到南方运来稻种,并亲自向农民传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术,使昔日的荒野水滩开出了一块块稻禾竞秀的水田。
喜获丰收的定州人民不由地哼唱起插秧时的当地小调:“水上白鹤惊飞处,稻禾千重尽秧歌”,生动朴实的歌词和活泼动听的曲调,吸引了这位既擅长诗画,又精通音律的大文豪。于是,他将词曲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定名为“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间传唱不息。后来,苏东坡又填过几首“插秧歌”歌词,以“水上白鹤惊飞处,稻田千里尽秧歌”的词句,描绘当年秧歌在定州一带的普及情况。“插秧歌”开始时为民间歌舞,后发展为有人物、有情节的河北地方戏曲“定州秧歌”。
责编:张平平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