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四年丁丑(1079),朝廷重议苏轼之罪,由惠州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苏轼是这样描述自己在那里的生活状况:“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当时的儋州人称“南荒”,那里“黎地广袤,都县稀疏”,“风涛瘴疠,非人所居”。
可即使是这样恶劣的条件,苏轼在海南仍然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治病劝农,以牛为耕,开水井,创学堂,力促黎汉言和。其学生姜唐左举乡贡,符确则成为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后中进士多人。海南人民世世代代都在流传着他的故事,那里不仅有东坡书院,还有东坡村、东坡田、东坡井、东坡路、东坡桥等,连说的话都叫东坡话,戴的斗笠叫东坡笠,吃的蚕豆叫东坡豆。居海南期间苏轼在文学创作上也达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三个高峰期。
责编:张平平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