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苏东坡被贬居黄州时,俸禄大减不说,家里的人口还增添了不少,因此生活十分拮据。那段时间,苏东坡发现黄州人不喜欢吃猪肉,从而导致当地肉价很贱,于是他便常常买些猪肉回来,用老家眉山老百姓煮肉的方法来烹调。为此,他写过一篇《猪肉颂》记录此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他的带动下,黄州的老百姓都学会了东坡肘子的制作方法,以至流传至今。
其二:
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地好,顿时乐坏了东坡。苏东坡一向有美食家之名,不仅自己反复炮制,还向亲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责编:周静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