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爷爷艾德华是位法学家。这个家族的第二代艾志菲是位农学家,其妻柳月是妇产科专家,他们的三个孩子先后成婚:长子艾苇娶了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田蓉;次子艾芒找了个下岗工人周正祥、蒋梅珍的女儿周亚芳;女儿艾茵嫁给了市外贸局处长邢玉坤、沈红英的儿子邢刚。艾家的亲家邢、周两家后来也结为亲家(周亚芳的弟弟周亚风与邢刚的妹妹邢敏在大学相恋成婚)。
故事主要在艾、邢、周这三亲家中展开。作为故事轴心的是艾志菲家,他俩在儿女的婚恋问题上遇到了接踵而来的烦心事:不该离的偏要离,不该结的却要结,不该恋的硬要恋。夫妻俩被弄得可谓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不得不求助于法律。
“不该离的偏要离”指的是长子艾苇与儿媳田蓉。多年前,艾志菲在下乡从事科技扶贫时结识了田老汉,二人情同手足。田老汉在艾志菲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时救了他,而艾志菲则帮助田老汉脱贫致富,且辅导并资助其女儿田蓉上了农业大学。田蓉毕业留校后成为他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在他的“撮合”下,田蓉与艾苇成婚并生子。艾苇遵从身为法学家的爷爷的安排,将赴德留学攻读法律。出国前夕,他竟提出要与田蓉离婚,问其原因,说是自己当年年轻不懂爱情,与田蓉结合乃为父亲“误导”所致。任父母如何劝说、训斥,他硬是铁了心要离。田蓉本不想离,但在得知丈夫实际上早已有了“第三者”之后,不得不与之对簿公堂。法庭经调解无效后终于判离。此后,艾志菲夫妇一直觉得愧对田老汉,且始终将这位朴实憨厚的老农仍视为“亲家”,对田蓉则视为女儿,后来还促成她与青年法官张磊相恋。
“不该结的却要结”指的是女儿艾茵与其男友邢刚。艾茵是市电视台《清官能断家务事》栏目的主持人。邢刚是市报社法制版块的记者,其父邢玉坤是一位处级官员,其母沈红英是赋闲在家的原戏曲演员。艾茵与邢刚因经常“联袂”采访而相恋。双方父母对这一对“帅男靓女”的结合本来都深感满意,但不料当他们得知自己的未来亲家是谁之后,均大为震惊。一方大呼“冤家路窄”,另一方则慨叹“不是冤家不聚头”。然而,此冤何来?面对儿女的追问,双方又都讳莫如深。百思不得其解的艾茵与邢刚最终还是排除阻力,毅然走上了红地毯。
“不该恋的硬要恋”指的是次子艾芒与其恋人周亚芳。艾芒与其兄姐不一样,从小贪玩而不爱学习,以至高考落榜,在爷爷的“赞助”下买了辆车,开起了“出租”。他在迪厅与幼儿园教师周亚芳相识并热恋。至于他们为何属“不该恋”的,这对于艾志菲来说,是因为他得知女方父亲周正祥乃是一个劳改释放人员,曾因暴力犯罪而被判刑,担心与这种人结为“亲家”后将后患无穷。对于柳月来说,则是因为她初见亚芳,便认出她曾是自己接待过的一名患者——曾在她手上做过“人流”手术。她理所当然地反对儿子与这样一个“作风不正”的女孩相恋。然而,作为素有高尚医德的她,又不能将此事明说。艾芒向来我行我素,他与亚芳秘密同居,被父母发现后,还理直气壮的搬出“试婚”理论。面对“生米煮成熟饭”的现实,双方父母不得不“就范”。
在与邢、周两家先后结亲之后,虽然艾志菲、柳月夫妇在处理亲家关系上总是坚持善以待人,宽以待人,但毕竟人的素质不一般齐,更何况艾、邢两家还有过历史恩怨(文革时,邢玉坤曾是批斗艾志菲父母的“急先锋”)因而亲家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夫妻之间的摩擦,婆媳、翁婿之间的争执,姑嫂、妯娌之间的误解,往往使矛盾一触即发。加之,时代在发展,许多新思潮、新现象让人目不睱接。试婚、丁克家庭、大学生同居、老夫少妻、人工授精、亲子鉴定、借腹生子等等,更是催生出不少新的矛盾,致使亲家之间时有冲突发生,轻则唇枪舌剑,重则同室操戈,且有时不得不诉诸法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在艾、邢、周三家所居住的红光区却有着以民事庭庭长刘文海和审判员张磊、贺琳为代表的一批法官坚持“公正司法”和“一心为民”的思想,不仅“能断”家务事,且能“智断”、“巧断”、“善断”家务事,通过他们热心的调解或公正的判决,发生在这几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往往迎刃而解,曾经的磕磕碰碰、恩恩怨怨化成浓浓郁郁的至爱亲情。
剧中的人物,或许就是观众中的你我他;剧中的故事,或许就发生在自家、东家、西家。平凡的人物、平常的故事、平民的视角、平实的风格,或许正是这些会使你看后怦然心动、与之共鸣。
莫将前嫌变宿怨,且化干戈为玉帛,家事皆以和为贵,亲朋尤应爱为上——在举国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尤为可贵……
责编: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