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频道首页 |
西部节目时间表 |
特别关注 |
美丽西部 |
西部之旅 |
西部人物 |
西部大开发 |
大话西部 |
网文精华 |
视听西部 |
西部概况 |
|
建设青藏铁路到底有多难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7日 10:56
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着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三大难题。记者一行花费近一个月时间走访了青藏铁路沿线,现将途中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从中体会修建这条高原钢铁巨龙到底有多难。 “爸爸烧糊涂了” 7月的一天,内地正是炎热的夏季,唐古拉山却雨雪交加。中铁十七局一位职工抽空给内地的家人打电话。当他告诉孩子“这里漫天大雪”时,小孩撂下电话哭着喊:“妈妈,爸爸烧糊涂了!” 青藏高原气候恶劣。风大得怕人,昼夜温差非常大。据医疗部门测算,空气中的含氧量仅相当于内地的50%-60%。正常人走路都会喘,很多从内地来的人都不适应。 中铁十一局铺架项目部的林建斌称自己的书记头衔是捡来的。第一任书记到任一个月后因高原反应太重被送下山;第二任书记还没来得及下车就被送到拉萨治疗,这才轮到适应能力较强的林建斌。中铁十四局的施工人员每天必备的劳保用品是三大件:墨镜、唇膏、防晒霜。职工每天上工前必须“涂脂抹粉”。 青藏铁路沿线很多地方一会雨,一会雪,一会又来一阵冰雹,工作只能见缝插针。中铁十八局的李冰说,春天唐古拉山的地全是冻的,推土机一次只能推10公分。过几天冻土化几公分再干,一直要持续到6月份。搅拌混凝土对水温有要求,他们从河里拉冰在锅炉里化水。 由于青藏高原气压低,做饭离不开高压锅,很难做得可口。中铁一局多数人来自陕西,爱吃面条,但吃一次面条非常难。高压锅煮面,时间长了成了面糊糊;时间短了又不熟。所以每吃一次面条就算是改善生活,而且每人限量供应。 吃不好怎么行?青藏铁路建设之初,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就在工地上动员全体参战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吃饭”。 汽车也要吸氧 气候恶劣还可以逐渐适应,但是氧气缺乏就没那么好受了。在风火山隧道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天大地大不如反应大,爹亲娘亲不如氧气亲”。建设者可以通过完善的医疗机构和设施补充一部分氧气。但没有生命的机械设备也表现出严重的高原反应,由于缺氧机械能效下降30%-45%。 中铁十八局党工委书记李继业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去年7月中旬的一天,局领导下工地检查工作时,碰到一辆卡车坏在路上。卡车司机称“哪都没毛病,就是打不着”。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葛小兵灵机一动,拿出车上的氧气罐对着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喷氧,结果卡车一下就发动起来了。 中铁十八局建筑工程公司项目部负责青藏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施工。项目部负责人李冰说,他们公司的6台进口车,经常因为缺氧打不着。每天晚上司机都要冒着严寒起来几次打火,否则第二天根本无法起动。 人冻得跳起来 建设青藏铁路到底有多难,别的都不讲,就一个“冷”,就会让你感受到青藏铁路建设者是多么艰苦和伟大。 中铁一局负责铺架工作。由于铺架机比路基高出许多,风一吹那个冷怎么也想像不出来。铺架队队长李建国说,羽绒服在这里都透风,根本没有用。工人们上班外边穿的都是里边带羊毛的皮衣、皮裤,里边还要穿两层毛衣毛裤。头上戴的是棉帽和风镜,脚上穿的是军靴。就是这样,大风带着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戴口罩水气结冰不透气,工人们施工时只好把鼻子和嘴露出来,结果鼻子和嘴周围全是结冻的白冰,就像“圣诞老人”的模样。 问到施工时到底有多冷。李建国说,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工地上修机器五分钟就得换一次人。就这样,卸不了两个螺丝,人就冻得跳起来。新来的大学生没碰到过这种天气,在工地上冻得直掉泪,停下来又怕感冒,只能在避风区站一小会儿。 为了确保饮用水卫生,中铁五局打井取用地下水。水管铺好后才发现,防冻裂成了大问题。用棉被层层包住都不管用,还要用电热毯加热。水管还要经常放放水,才能保证水不冻住。 在青藏铁路沿线,很多单位都把肉制品存放在冰柜里。这么冷的天还需要这个吗?中铁一局的副指挥长陈敬说,这里的气温太低了,放在外边肉制品的组织都冻散。青藏铁路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才凡说,一个施工单位的鸡蛋没有放在冰箱里,炊事员拿起一个鸡蛋往碗上一磕,鸡蛋没破,碗却碎成两半了。(新华网 龙松林 王恒涛 拉巴次仁 ) |
(编辑:西寻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