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借鉴到自拍创新 ——CCTV引进节目创作回顾
张子扬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的成长与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与时俱进的。
身为“为中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世界而敞开的一扇窗口”的国际部,以引进外国电视节目为己任,站在跨文化交流的前沿,引进、译制、传播大量高品位的外国节目,为我国人民了解、学习、借鉴、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人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求,中国电视在近二十年来引进的节目的过程中,逐渐加大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一、放眼全球,保持清醒
20世纪末,在新科技浪潮的推动下,通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信息的传递和接触使全世界变成“地球村”,国家、地域、民族、政治、经济、思想、观念、行为及习俗等方方面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对话、沟通、冲突和融合,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大文化语境下一致认同的最活跃的世界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的国策让我们面对全球发展的大势必须做出自己的认识、判断和选择。放眼全球,无论文化差异多么巨大,都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积累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优秀文化是电视人应有的胸怀和国际视野。尊重不是全盘拿来照搬照抄、奉为行动的至尊经典,而是对代表优质的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和正确评价,从参照、分析、比较中找到差距,看准学习和超越的目标与距离。
洋为中用,以我为主,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不盲从、不自卑,密切注视国际传媒的变幻,把握传播优秀文化的最佳时机,做到开放和引进的辩证统一。从业者如果没有巩固自己民族文化版图的意识,对外来文化中的糟粕没有抵抗的自觉,对本土文化中的精华没有捍卫的意志,其结果便是放任新殖民文化的侵入、扩张,自取消亡。
工作实践的切身体验,应是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使这个价值标准渗透在选片、翻译、编导、配音、录制、合成、监制等具体的创作环节当中,节目的质量和文化含量才有可靠的保证。
如果说,CCTV国际部的节目能始终具有较高的欣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得到广大观众的长期认可与欢迎,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团队已经将电视文化的美学思想运用在每个镜头的选取和剪辑当中,掌握了电视的运营、管理、资源配置与文化共享。
二、整合栏目资源,品牌栏目系列化
节目是电视传播的基础。栏目是电视传播的品牌和收视的焦点。精品节目为品牌栏目展示新颖的亮点,个性化栏目为精品节目体现独有的魅力。
巩固名牌栏目,不断更新栏目内容与表现形式,承载当代信息社会异域文化的纷繁和多元,吸纳和培育新的栏目形态和受众群,强化电视影像的影响力度。
在巩固央视支柱型栏目《正大综艺》《动物世界》《环球》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相关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从1994年开始,国际部先后增加了《人与自然》《国际影院》《世界名著·名片欣赏》《世界影视城》《每日佳艺》《佳艺五线间》《佳艺影院》《午夜剧场》《世界影视博览》《世界文化广场》《海外剧场》《国际艺苑》《假日影院》《原声影视》等十几个栏目,使国际部的节目覆盖中央电视台一、二、三、八四套节目,十五个栏目滚动播出,每周播出时间二十五个小时。这是国际部以最强的阵容、最大的信息容量、最快的传播速度将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品传递给渴望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电视观众的娱乐产品与文化享受。
以关注环境,保护家园,呼唤爱心为主旨的《人与自然》栏目,是全世界关注的选题,其栏目的巨大的包容性和前瞻性,得到广大观众的共识,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称赞《人与自然》说:“这是中国在世界上带了一个好头,这方面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世界名著·名片欣赏》开播后,推出了世界各国根据文学名著改变拍摄的影视作品和在世界电影史上有影响并且获得大奖的影视故事片,《魂断蓝桥》、《一曲难忘》、《居里夫人》等名片,受到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副总理的赞扬,文学艺术界学者、专家和电视观众的好评。
1999年5月开播的《原声影视》,采用外语原声配中文字幕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片的风格、对白的语义、剪辑的完整、思想内涵的原创性。不仅满足了外语爱好者对外国影片的渴望,这种细致的分层次受众服务,使欣赏者获得了精神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中国人的国际意识。
国际部引进节目的范围广阔,遍及五大洲诸多不同国家和地区,节目的内容除了新闻、体育、少儿外,囊括了各种文化、艺术、历史、科技门类;节目类型有常规节目、专辑、特辑、专题片;节目形态有综艺类、杂志类等,这些多样化的表现,标志着国际部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大文化环境下成熟的文化传播机制与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