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秋晚成功播出,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晚会从筹备到最终播出,历时近五个月。在整个过程中,晚会剧组按照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党委关于“秋晚录制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民族团结等红色主旋律贯穿其中。既体现了总台人的政治担当,又实现了节目的美轮美奂、精彩纷呈,取得了党建与业务双丰收。
一堂生动的党课
2021年总台秋晚录制地点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4月下旬,中秋晚会导演组到西昌调研的第一天就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革命圣地彝海,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在长征途中召开“礼州会议”的旧址。
在“彝海结盟”的纪念馆雕像前,红军后代为导演组全体成员上了一堂党史教育的特色党课。其中,让导演组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红军井”的故事。1935年5月,红军在礼州土官庄驻扎休整时,为了方便群众饮水,在桥边凿了一口井,当地百姓为纪念红军,就将这口井取名为“红军井”。如今的“红军井”周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大家休闲的重要场所,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吃水不忘挖井人,世代铭记红军恩”。
在“礼州会议”旧址,党员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大家一致表示,要在2021年度的中秋晚会录制过程中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球华人呈现一台具有震撼视觉效果和唯美文化气息的中秋晚会。
一次成果丰硕的扶贫
在今年秋晚录制过程中,导演组通过大量采风调研,了解当地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并在晚会流程中加以认真落实,力求通过总台秋晚这样一个窗口,把党的温暖和全国人民对大凉山贫困山区的关爱表现出来。比如,在保留唯美浪漫大气晚会实景舞台的同时,拓展了西昌古城大通门、大石板村等多个实景外拍地,通过外拍场景带动旅游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助力当地扶贫。
在秋晚《和你一样》的节目录制中,总台派驻到喜德县中坝村的第一书记刘超率领当地的彝族孩子们来到现场。他们将演唱一首温暖励志的歌曲,以此表达喜德县人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帮扶的感谢。
参与中秋晚会的孩子们年龄不大,最小的只有5岁,可站上秋晚的舞台,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绽放的正是大凉山的希望。来自喜德县中坝村文瀚小学的何阿芝说:“我们听到自己歌声的时候,感到非常自豪。”阿勒五果说:“这是我们上过的最大的舞台,跟我们中坝是不一样的,我们唱歌的时候好兴奋。”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果果书记”的刘超讲述了喜德县这些年的变化:“从前,从大凉山深处到西昌要走上几天几夜。而如今,我带领着17个孩子仅用了一个多小时车程就来到了西昌美丽的邛海边。”
之后他们还参与了央视新闻的直播,主持人带着孩子们一起品尝喜德县出产的特色苦荞月饼和新鲜水果,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苦荞月饼在网络平台一度卖到脱销,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上涨30%。
一个传递关爱的公益项目
在了解到凉山州一些乡村学校存在师资不足、资源紧张等情况后,导演组马上协调参加演出的艺人团队,在喜德县启动了“黄房子”美学启蒙公益项目,捐赠美育设备和教材,开展美学课程和活动,让美的种子在彝区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把党的关爱传递到大山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经过紧张的筹备,“黄房子”项目已经在中坝村启动,大家正在选址,预计国庆节后就可以动工。孩子们得知消息后既兴奋又激动,他们说:如果能好好学习唱歌、跳舞,就一定有机会再登上秋晚这样漂亮的大舞台。此次之所以能促成“黄房子”公益项目合作,与总台秋晚全体人员的努力分不开,大家始终坚持通过工作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表真情、传爱心,剧组所到之处的彝族群众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党的政策瓦吉瓦(非常好),全国人民卡沙沙(谢谢)”。
一场坚守岗位的战斗
回望2021年总台秋晚的筹备与录制过程,充满了各种波折。在晚会连续录制的最紧张时刻,恰逢西昌的雨季。连续几天的持续大暴雨不仅将预定的拍摄计划彻底打乱,也给现场的舞台、供电、大屏幕、轨道升降等技术设备造成破坏性后果。
由于时间紧张,剧组必须争分夺秒保证录制工作正常进行。在党支部书记周晓岚带领下,剧组临危不乱,及时调整录制节奏,全力应对突发情况。在严峻考验面前,剧组中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冒着危险、不顾安危在雨中检测、抢修受损设备,在水中奋力搬挪道具。在导演组和各个工种的密切配合下,大家精诚合作、无怨无悔,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录制工作。结束录制的那一晚,聚光灯下大家满是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9月21日晚,2021年总台秋晚和海内外观众朋友如约相见。在美好浪漫的中秋之夜,当大家从节目里看到银色的月光、蓝色的邛海、绿色的大凉山、绚丽的节日焰火时,也看到了一抹靓丽的红色。那是党旗的红,那是红军留下的红、新时代索玛花开的红,也是全体秋晚剧组演职人员“用一颗初心 守一轮月圆”最赤诚的奉献。